返回

十年孤剑沧海盟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分卷阅读2(第2/3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平空聚集了四五千人,那还不挤得水泄不通。

    好不容易谢云岳挤进街内,找到一家酒饭馆,胡乱叫了一些东西吃,背靠着墙心内在思索:「今后行止该有个决定了,何不搭乘船只直放省城,省城南昌府人文荟萃,龙蛇杂处,就恩师说,要探听江湖人物行踪莫如镖局或帮会,到达后,凭自己一身武学,挤身镖局当不成问题,不然,往西入川,扫祭母亲庐墓,找找当年线索。

    」想定,遂唤过堂馆,问他有否便船可搭。

    那堂倌笑嘻嘻地回说:「相公,你想搭船还不容易,小人有一远房叔叔正有条八百石大船,今午就要起锚,直放省城,相公你问得正是时候,小人便命人伴你前往。

    」堂倌在店门首唤来一个乡民,嘱咐几句,随同伴往,谢云岳算好饭钱,另外给了些散碎银子作为小帐,起身离座,那堂倌千恩万谢相送出店。

    江边上黑压压的一片,停了不少大小船舶,虽说不上轴轳千里,风帆无际,但少说也有三四百条,谢云岳随那乡民来在江岸上,乡民高声喊嚷,只见停泊在河中一艘巨舟中走出一人,向自己这边招呼,乡民遂带领谢云岳踏舟而过,穿过十数条大小船只才登上巨舟。

    船主人姓张,到是一老实规矩生意人,满面厚道之容,听说来意,忙道:「欢迎之至,从那里至省城虽说有千多里水程,但顺风顺水,二十来天就可安抵了。

    」接着引谢云岳入舱,谢云岳匆匆谢过乡民,步入舱中,原来这巨舟共分八个舱位,前四后四,居中一个是烧饭用膳的公舱,其实可叫做九舱,但通俗之称还是将中间一节不算,后四舱除最后一节供船夫住宿外,其余三舱俱都满堆着皮革,烟草等土产,运赴省城销售,前四舱头二节供船主家小住宿外,尚剩两空舱,(按:看官似疑惑此船尾重首轻,或疑作者信口开河不切实际,其实前四舱及船首舱板下,均堆置有货物,食用品,开船之先,必先购大量柴米油盐菜蔬肉类,以备不时之需)。

    谢云岳选定第四舱,进出比较方便。

    谢云岳进得舱后,见此舱窗明板净,宽敞异常,不禁满心欢喜,与船主请定船资后,又再三称谢,船主随又客套几句,方始别过走回前舱。

    船开行后,谢云岳常立在船首舱板上眺望江景,但觉山明水秀,波光潋滟,渔歌唱晚,江骛四飞,令人神怡气爽。

    在船上日久,他学会了很多船家功夫和切语,偶然也撑撑篙,扶扶舵。

    这不过是他兴之所至无事时与船夫闲聊所得,除此以外,便足不出舱,将窗门紧闭,勤习他那「归元坐功」与「弥勒神功」,船一拢岸落锚,他即单身上岸往那人迹不到之处,演练掌剑功夫,然后才缓缓踱回船上,从不与人结伴同逛镇街。

    日久,船上诸人对他那独特的性格,透着奇怪,只觉这少年人待人虽然是和煦可亲,但有点沉默寡言,和不喜合众,似乎是违悖人情常现,这念头可藏在诸人心中,没敢说出来,因为各人均有各人的自由,他又没冒犯自己,故不便出口询问。

    从兴国经赣州到庐陵府六百多里水程,船走了有半月之久,虽说顺水,却碰上逆风,其时正当岁暮腊初,西北风大作,每天最多驶个三二十里,有时风力过大,寸步难移,全船船夫尽都上岸拉纤,好得谢云岳并无急事,也就泰然处之。

    一过庐陵府,船只已结帮而行,首尾衔接不下二十余艘,每当拢岸时,船只围拢,炊烟四起,人声喧哗,加上小孩在船首船板上跳跃叫嚣声,形成了一个水上村落,好不热闹。

    谢云岳自幼孤处山中,形单影只,此刻见小孩跳跃玩耍,不禁触发了他童心大发,自动参加了小孩集团,捉迷藏,瞎子摸贼。

    邻舟上,乘了一个镖师李大明,四十上下年纪,面圆圆的,对人笑口常开,见了谢云岳总是咧着一张嘴打个招呼,三两天后就热络了,时常过舟找谢云岳闲谈,也不时邀谢云岳到他舱里,酒食谈心,谢云岳除武功一字不露外,天上地下无所不谈。

    谢云岳闻他是镖行镖师,瞧他一身虬筋粟肉,双掌粗糙,好像外五门功练得有六七成火候,并非虚语,正好借机结纳,由其身上可探听其父往事,再不然也可因友及友,找出一点端倪。

    李大明是南昌振泰镖局二三流镖师,这次携家小去赣州奔岳父之丧,事完回省城,为免旱路车马之苦,故改包了一条船,直放省城。

    李大明厮混江湖惯了,养成豪爽好客的习气,见谢云岳丰采逸朗,文质彬彬,心存好感,这一热络了,每日彼此过舟盘桓,互相地北天南,讲些武林典故文人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