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至今渺无头绪,似盲人骑瞎马,乱闯一气,到底不是办法,总要找一个人商量商量,于是又想起拜兄雷啸天来。
他这越想,心里越烦,李大明,夏侯鑫,及夏侯两小金华三杰,兰姑娘等人—一浮在眼前,简直思想纷歧,便一赌气爬起来,盘膝坐下,把那「归元吐呐坐功」运行一遍,渐至物我两忘,灵台清明。
坐功做完了,谢云岳将要脱衣入睡,忽听对面那间房内隐约传出呻吟之声,以及小孩低声泣语,倾听一刻,便认定那屋里的人,正在生病,立刻披衣下床,径往对过房门前伸手欲敲,又继而缩手止住,觉得这件做,似过于冒昧,转向房面走去向店伙询问。
那店伙正在门口靠着竹椅,迷着小眼嘴内哼着歌曲,手指敲着板眼,自得其乐。
(按,从前客栈内投宿的旅客,大都为肩贩,行商,每每在半夜抵达,或未鸡唱即行匆匆离栈赶路,店伙轮流值夜通宵不寐,接进送出,再交通未便之区,亦均是如此。
)店伙见谢云岳走来,慌不迭地站起,垂手笑道:「相公,这么早就要起程赶路吗?」谢云岳挥了挥手,表示不是,沉声问道:「店家,在我住的屋子对过那间,是什么人病着?」店伙「哦」了一声道:「相公问的是这个吗?十天前,有个老头,穿着打扮像化子模样携着一个小童同来投店,老头浑身全带着伤,进得房去,便自倒在床上寒热大作。
老头摸出一包药末,和水吞下,哪知这药全不对路,非但不见功效,更形严重了,有时竟昏迷不醒。
小孩急了,跑在外面不知在哪里找了一个面色姜黄的汉子来,那人看了一下,满面忧急,又出外请来本地名医黄百塘,说起黄百塘,称作半仙,他诊过的病,可说是药到病除,活人无数。
」店夥说着,翘了翘拇指,又往下说:「黄半仙来后,把了脉象,头摇得拨浪鼓似的,说是老头病入膏肓,无药可救,最多可以拖个半月十天,连个药方都不肯留下,诊金也不要竟自离去。
店东听说老头要死在店中,那还了得,即求那面黄汉子将老头搬离此间,经不起那黄面汉子再三说好话,他说老头虽然病况沉重,却不会立刻有危险,他本人即刻要赶往一地去讨一味药,服下即会病愈,于是丢下五十两银子,匆匆就走,临行之际,严嘱要等他回来,他这一去有五六天了,还未见返转,看来老头是凶多吉少。
」谢云岳眉头一皱道:「店家,带我去看看老头,成么?」店伙两眼睁得铜钱般大,满睑疑惑之容,笑道:「怎么,相公你还会看病吗?真看不出,成。
」说着,大步地领头走去,嘴里说着:「这有什么不成?」心里可嘀咕着:「这位相公,敢情是有点神经,就算你有两手,还会盖过我们黄半仙吗?」前文不是说过明亮大师,是个学究天人的高僧么,医道通神,要不然追魂判谢文脏腑均损岂能苟延十一年之久,自收谢云岳为徒后,将医道一股脑儿传给了他,其后又把「轩辕真经」内面金针治病方法传了,故谢云岳虽未医过人,对医药造诣却甚高。
两人来在病者门口,店伙敲了敲门,唤道:「小哥儿,请开门,有人来看病啦。
」房门「呀」的声开了一半,内面探出一个小孩儿头来,小孩儿面相长得五官端正,神清目秀,眼圈有点红肿,似是哭泣过,小孩儿望了望两人一眼,便自问谢云岳说道:「这位大叔能治病吗?哎,看看也好,只是有劳大叔了,请进来吧。
」谢云岳暗忖:「这小孩儿吐属倒是大人腔。
」便跨进房去,见老头仰卧榻上,张口不停地喘息,靠榻桌上燃着一支红烛,只剩下小半截,烛光黯淡,房内景物衬托得有点凄惨隐沉,老头见有人来,吐出一丝微弱声息道:「年青人,多谢你做前来看我,只是老朽这病,普通药物已是不能奏效,恐怕枉费好心了。
」面上仍难掩住强傲神色。
谢云岳傍着老人身侧坐下,温语安慰道:「老人家,你别着急,出门人总离不了病痛的,至于您这病虽然严重,还不至于到您所说的这个地步,在下还有把握能治。
」那小童忙道:「真个吗,只要你大叔能治好我师父的病,我周麟先给你大叔磕三个响头。
」说着就要跪下。
谢云岳伸手拦住,笑道:「小兄弟,你别忙磕头,不过你放心就是。
」于是执着烛光,俯身看了看老头舌苔,便拿着老头右手寸关尺处,闭目聚神扶脉,一会儿又扶左手,约莫一盏茶时,立起笑道:「脉象虽然散乱,但浮紧洪大,尚有可治,病因起自风邪,依在下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