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圣人之域,礼仪之邦,文风特甚,乡老玩童见人均彬彬有礼,苏轼有诗云:「至今东鲁遗风在,十万人家尽诗书。
」即此之谓也,可惜历朝变乱,民生凋疲,鲁人本尚气节,崇侠义,一变而成梁山之风,转为盗贼,绿林人物,可见人与境移,良深浩叹,自民元肇建,民间始获得长久生聚,渐渐复旧观,作者幼年曾居鲁境数年,只见鲁省同胞豪迈直爽,朴实可爱。
这日艳阳满天,风和春寒,从德州赴济南,不消三个时辰便自赶到。
济南春寒料峭中已见和熙,这与燕京雪凝冰冻大是不同,因为济南城北有鹊华二山,冈岭相连,隐隐若长堤,城南则千佛寺高峙,环其三方,是以济南省垣,城形凹下,成一盆地。
气候较为温和。
谢云岳缓马策骑过得西关,眼中一亮,景色真个宜人,大明湖一显眼帘,碧波千顷,湖中心历下亭矗立在望,岸旁杨柳甚多,湖内遍植莲藕,虽然此时只见秃枝飘曳,残荷断梗,可是依稀想见夏日秀丽盛况,但见水光接天,湖水极浅,其色碧青,可以见底,水鸥浮沉,游鱼可数,足与杭州西湖相比美,天然美景,诚然「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言之不虚。
谢云岳下得骑来,问明路人源盛镖局在何处,原来源盛镖局就在大明湖畔,离此不出半里之地便到了。
谢云云岳谢了路人乘骑走去,不到片刻,源盛镖局粉墙上几个大字,瞧得极为清楚,湖畔石条大街行人不少,熙来攘往,但内中有几个神色诡秘的武林人物,来回竣巡,一望而知必是源盛镖局对头。
距镖局门首谨五六丈远,有一猴面中年大汉,叉着双手立在路旁。
不时目光投在镖局内,肩头插着一柄软鞭,神光逼射,嘴角微向下弯,代表着阴险狠毒。
谢云岳慢慢牵马走去,浓重地咳了声,一口粘疾竟吐在那猴面大汉足上。
猴面大汉双眼一翻,大喝道:「何方丑小子,你要找死不成!赶紧与大爷擦掉。
」谢云岳故意挑逗,冷笑道:「说少年丑,你也好不了多少,少爷吐痰你为何阻挡,哼,亏你说得出要少爷为你擦掉,如不是见你粗人无知,一纸送进宫里,换上一百大板,你准吃得消吗?」那大汉听得这一番歪词,只气得哇呀大叫,凶睛一暴,喝道:「就算你是抚台之子,大爷也要惩你一惩。
」说着双手猛出,向谢云岳肩胛处点来。
谢云岳本要激他出手,正中下怀,等他掌到轻轻一闪,便自到得猴面大汉身后,那大汉肩头一柄软鞭也捞在手中。
大汉一见对方失去踪影,心中大震,忖道:「这番走了眼啦。
」心念虽动,身形可不怠慢。
旋风似反身出掌,一股狂飙硬向谢云岳胸前袭到。
这大汉虽应变奇快,那知对方是武林中闻名色变的怪手书生,这无异是螳臂挡车,只听得谢云岳朗笑一声,软鞭梢抖成一个极大的圈花,那猴面大汉双手已被束牢,霍的急啸声中,人也带飞出六八丈外,「扑通」一声,向大明湖栽去。
忽地,吆喝声大作,几条身影如飞的向谢云岳身前扑到,谢云岳知那是猴面大汉同党,不耐烦与他们纠缠,软鞭翻腕一掠,展成弧形鞭影,急如电光石火,登时那扑来的数人哎呀惨叫,翻身倒地颊上均被划破三寸长口子,皮肉外翻,血流满面。
谢云岳嘿嘿冷笑,举起软鞭悬空往地下-掷,那么软的鞭梢插入地面有五寸深,颤巍巍地乱晃,谢云岳一言不发,回身即住源盛镖局走去。
负伤的数名大汉见了,不由倒吸了一口冷气,翻身爬起,将堕入大明湖中同党救上,一溜烟逃得无踪。
镖局门首原有两武师立着,见谢云岳武学出奇,暗暗惊异不已,此刻见谢云员牵马走来,赶忙迎上前去,含笑问道:「尊驾可是……」谢云岳忙挥手止住道:「两位暂不必问,请引在下去见两淮大侠周老前辈吧。
」两人也不以为忤,含笑转身带路,其中一人说道:「周大侠为救敝局镖头负伤在床,尊驾请随我来吧。
」说着,便飞步引进。
谢云岳留心镖局诸人,泰半面带忧容,虽有镇静如恒的,却在眉梢眼角中,留意之下,不难找出一丝有异常情之处。
镖局各形各色的武林人物均有,多为助拳而来,见谢云尾随着两人趋步如飞,都投以惊奇的一眼。
谢云岳随着那两人走进了三进院落,往北首正房径去,两人向门首侍立一个劲装持刃的大汉,附耳密语了两句,那人去房内,须臾出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