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如此吧。
这时,张清已经拐进了一个大院,那靠门口的一排平房,估计就是收货的地方了。张清轻车熟路地直接挑着两筐柿子进了一间敞着房门的大屋子中,杨伟也跟了进去。
一个中年人一看张清进来,赶忙站了起来,着本地口音热情道:“唷,张爷爷,您的身子骨还是那么硬朗。快放下,快放下,小李!小刘!过来先把张爷爷的货过称,别让张爷爷等着。”
两个与杨伟差不多大的青年赶紧过来抬起一筐柿子吃力地往大称那里走去。在农村,能上高中的孩子不多,这里还算是比较富裕的地方,也大多上完初中,就开始为生计奔波了。
中年人转向杨伟疑惑道:“这是您的孙子?”他可从来没见过老人有什么直系亲属,只有一个侄子经常过来。
杨伟嘿嘿笑道:“这是我的叔祖,叔祖。”中年人也没有在这个问题上多纠缠,与张清闲话家常,一会儿的功夫,就过完了称,结完帐后,中年人把张清和杨伟送出了院门,才转身回去。
杨伟心道,看来张清在附近很受尊敬啊!从大家的态度都能看得出来,张清的岁数在那儿摆着呢,那中年人的父母都是张清的后辈。再过几年,估计张清又得挪窝儿了,要是再过几十年还这么活蹦乱跳的,张清就成老妖怪了。(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