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科举反面教材全解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分卷阅读141(第1/2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没有多少人买绣品,她们母女只能艰难维生,可是成都府却不一样,那里锦绣发达,商贸繁荣,在哪里,显然她们能过得更好。

    周阿婆心里感动不已,她拉过女儿,立刻就要给萧景铎行大礼:“萧县令大恩,老妇人没齿不忘……”

    “哎阿婆……”秋菊惊呼一声,萧景铎也连忙把人扶住,“阿婆,不必如此,你的手艺无双,这本就是你该得的。”

    好容易安慰好情绪之请。”

    “萧明府客气了,你有什么吩咐直说就好。”

    “我想托你劳碌一些时日,教县里其他女子学习双面绣。”

    “好。”陈词痛快地点头,说道,“这不是什么大事,全凭明府安排。只是,萧明府,你也知道,刺绣这一道很讲究天分,我并不能保证教会所有人,只能保证尽力而为。”

    “这是自然。”萧景铎笑道。明府是民间对县令的美称,陈词一直以明府称呼他,萧景铎觉得受之有愧,推辞了好几次,都被陈词执意推回来。萧景铎见说不动陈词,便也没有再管,而是由着她去了。

    “明府,你让其他人学习双面绣,可是想日后贩卖这种绣品?”

    “没错。”

    陈词皱了皱眉,小心措辞说:“我不通商贸,只是听别人说过,没有门路,生意是万万做不成的。而且蜀地多刺绣,我们的绣件耗时长,花费高,恐怕蜀地没有多少人愿意买。”

    “确实,蜀地很少有人买。”萧景铎顿了顿,然后抬起头,望向东北方向,语气中颇有些怀念,“但是长安不一样。”

    陈词没听懂这其中有什么联系,只好试探地问道:“明府可是有计划了?”

    “倒也不算计划。”萧景铎说,“现在谈这个为时过早,现在最要紧的,是成都府那边的意思。”

    若是成都府同意,双面绣可以作为贺礼赴京,那他的计划才有实施的余地,若是成都府不愿意冒险,那再多的计划都得搁一搁。不过尽人事听天命,无论结果如何,事先的准备都要做好。

    萧景铎这人说做就做,没几天,他就在县衙后面置办了几套院落,供陈词和其他绣女白日工作。为此,萧景铎派人向全县宣传,只要心灵手巧、赋闲在家的女子,不拘年龄身份,都可以来绣坊学习,绣坊里免费提供针线,白日里还管一顿饭。

    晋江县周围土地稀缺,所以女子们大都留在家里,用不着到外面帮忙种地。蜀地的百姓极为吃苦,妇女们也是一样,听说绣坊里管吃管用,晚上也不耽误回家,所以好多人都来绣坊报名,毕竟能挣一点是一点。

    其实萧景铎的这个决策顶着众多压力,绣坊的一切花销都是公款,主簿等人非常不赞同,县衙本就没什么积蓄,现在还要这样浪费,那入冬了可怎么办?最重要的是,让这么多女子学刺绣,有什么用?主簿等人猜测萧景铎想学着成都府贩卖蜀绣,可是晋江县桑蚕产量不丰,道路难行,最重要的是在内没有门路,在外没有名声,他们晋江县效仿成都府,岂不是东施效颦?

    但是架不住萧景铎执意如此,即使主簿再反对,绣坊也如期开张了。每日白日,陈词从府衙后门出门,过一条街去绣坊里教其他人绣双面绣,秋菊和惜棋只要忙完了手里的事情,也会过去旁听。

    绣坊刚刚步入正轨,戎州的消息就来了。

    作者有话要说:又一个月结束了,全国各县调研情况已出,是否查看?

    萧景铎心情沉重地点了【是】

    本县农业状况:大概兴许将将能吃饱

    本县经济状况:没有经济

    本县文化产业:那是什么?

    县衙目前财政情况:在破产的边缘试探

    一句话总结:请尽快制定致富计划!!!

    第73章致富

    戎州刺史很快传来了消息,召萧景铎去戎州议事。

    在议事厅,刺史说:“成都府刺史大为赞赏,当时就同意了我们的提议,估计过不了几天,他就会派人来接那对母女了。”

    “极好。”

    “到时候你估计要随着队伍一起去,如果不出差错,这会是我们剑南道最重要的贺礼,万万马虎不得。你亲自去见刺史,有些东西也好商议。”

    “谢刺史赏识。”萧景铎知道这必然是戎州刺史给他说了好话,当时毫不马虎地拜谢。

    戎州刺史挥挥手示意他起来,继续说:“到了成都人多眼杂,你一定要谨言慎行,少说少错。而且记着,成都刺史已经答应了,屏风大概有一到两扇由我

-->>(第1/2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