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快穿美人白月光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分卷阅读83(第1/2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有意,将此职授之于你。你以为呢。”

    薛绍眼帘微掀,因这同凤阁鸾台平章事位高权重,虽有枢密使分权,然而在朝中的地位亦举足轻重。薛氏受武皇猜忌已久,何曾受过这样大的恩惠。

    武皇此举,一则拉拢,二则试探,三则,更重要的是,为了太平的未来。

    她不想太平公主日后的驸马是一位受她母亲猜忌之人。

    她想让太平堂堂正正地嫁出去。

    薛绍明白武皇的心思,他捏着册封的诏书,俯首谢了恩:“请陛下放心。”

    武皇却是话锋一转,“薛绍,朕却记得,你对朕的诸多国政都有异议,指责朕倒行逆施,可是如此。”

    薛绍的喉结上下滚了滚,“臣……”

    他从前说的那些话,只是出于一个臣子,他永远都记得上官仪老师的教导。然而今夜,他想面对的,却是太平的母亲。

    武皇挪开了视线,“薛绍,他们不想让朕当皇帝,指责朕夺走了李唐家的江山,只是因朕是女子。所以……朕不希望朕的女儿嫁到薛家后,受半点委屈,你要管好你们薛氏一族的那些人,这就是朕最大的限度,你明白么。”

    薛绍捏紧了手中的诏书,“定然会如此。”

    武皇一生阅历无数,阅尽千帆,从太宗皇帝至高宗皇帝,可是她却能察觉薛绍与他们皆不相同。

    那种隐忍克制,是不能用言语表述的,即使内心渴望得发了疯,却扔能克制有礼,神情淡淡。

    或许,他便应当是那个人。

    当武皇将苏菀召去之时,薛绍尚未离开。

    太平却与她的表哥琅琊王李冲一同出现,他们像是才从宫外面回来,太平手中提着一盏灯笼,据说就是琅琊王送与她的。她似乎并未注意到薛绍,正与表哥有说有笑,再也不像是在大明宫拘谨的太平公主。

    薛绍看了看殿外的情形,空中灯火弥漫。他才想起,如今又是一年的上元灯节。

    想着几年前初见那一夜,薛绍不由微微一怔,清冷的眼眸覆上一层薄薄的雾气。

    倏然,他转向武皇,轻声道:“陛下,臣方才所言,若是公主不愿意,请陛下不必强求。”

    武皇的眼神表现得颇有兴趣,“薛绍,难道你不想了么。”

    薛绍沉默片刻,轻轻摇了摇头,“……不,臣想,所以臣才不敢强求。”

    武皇微微笑了笑,“若是太平愿意呢,你不必如此,先且退下吧。”

    “母亲!”此时太平的声音从外殿传来,打断了他们的谈话。

    薛绍欠首一礼,立即转身离去。

    他恰巧与太平二人相撞,他看见太平的眼底都泛着光,他们二人立在一起,让人觉得合该是天生的金童玉女。

    琅琊王温和如玉,他立即发现了薛绍手中的诏书,笑着行了一礼,“恭喜薛公子了,想必陛下已愿意将大权下放给薛公子。”

    薛绍淡淡回了礼。

    然而太平的态度若即若离,她的眸间波光潋滟,眉梢眼角透着轻灵之气,眼神却很是飘忽。

    “恭喜恭喜,参见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大人。”她浅浅笑着,故意作了一揖。

    太平分明还是那个小姑娘,言语却尤为疏离,叫人……看不清她在想些什么。

    薛绍敛下眼眸,淡淡“嗯”了一身,便疾步向外走去。

    当夜,武皇与太平谈论大婚之事时。令武皇讶然的是,太平并未反对,甚至连一丝惊讶都无。

    她原以为,这个女儿从小娇养到大,会自己做主竭力反对,然而她什么都没说,便跪安了,似乎并不知今夜谈论的事决定着自己的终身幸福。

    其实在主神的原设定中,此时太平与武皇的嫌隙已出。武皇强权,太平有几分继承了她母亲的性子,凡事都想与母亲做做对。

    但是苏菀却很乖巧地应了下来。

    武皇有些触动,“太平,告诉母亲,你对薛绍,究竟是何态度。”

    太平想了会儿,敛下眸子,替母亲斟了一壶酒。“母亲,其实这些年,女儿知道,薛绍待女儿极好的。”

    “——他什么都懂,他是长安城百姓心中的大英雄,却愿意留在大明宫中照看儿臣。更何况,儿臣心里是清楚的,在朝堂上的那些事情,都是母亲对不起薛绍。”

    “可母亲看你与他并不亲近。”武皇挑眉。

    太平小声道:“这是因他有时候会板着脸,指出我的错处,不像表兄那般待我温和。”

    武皇

-->>(第1/2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