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娘硬着头皮嗯了一声,"多谢二公子。"
    朱翌轩的情绪外露太多,众人隐隐约约都看出了一些。杨玉昆有些不高兴,又站到了宝娘前面,赵传炜也眯起了眼睛看着他。
    朱翌轩抬头,看向赵传炜,两个人四目相对,火花四溅。
    一个是边疆手握重兵的封疆大吏子弟,一个是宗室实权王爷的儿子,谁怕谁呢。
    朱翌轩先走了,赵传炜回头,对着宝娘温声一笑,"二娘子,我们去校场了。杨兄弟去不去?"
    杨玉昆点头,回头嘱咐宝娘,"二姐姐,我到前面去了,二姐姐跟着阿奶一起,别走远了。"
    宝娘点头,"我知道了,我跟嘉和和赵家娘子在一起,你放心吧。"
    二人联袂走了,剩下的小娘子们终于松了口气。
    短暂的游园会结束,今天的行程也差不多了。
    李太后给诸位诰命赐茶,大家喝过茶之后,先后告别。如陈氏这些年龄大级别高的命妇,李太后还命人用轿子送了出来。
    宝娘跟在陈氏的轿子一边行走,听她和另外一位老诰命说闲话。
    内侍们抬着轿子拐了许多道弯,终于到了皇城大门口。陈氏和其他人告别,宝娘也和南平郡王妃母女一起赵家姐妹告别,钻进了陈氏的车中。
    祖孙两个平日里基本没有单独相处过,陈氏看了看眼前的孙女,缓缓问她,"宝娘今儿吃饱了没有?"
    宝娘实打实摇头,"没有,刘嬷嬷说了,宫里随意吃一些就行,不能敞开了吃。"
    陈氏笑了,"也不用这般谨慎,你阿爹好歹官居一品,你大胆些也无妨,娘娘也喜欢你。"
    宝娘轻轻点头,"我知道了,多谢阿奶。阿奶累不累?"
    陈氏靠在后面的垫子上,"娘娘体恤人,我倒不是很累。"
    祖孙两个不咸不淡地说着话,很快就到了家。宝娘把陈氏送回了房,吩咐下人们打热水,帮陈氏换衣裳,伺候她歇下了,然后自己回了栖月阁。
    宝娘一走,陈氏躺在床上辗转反侧。她仔细回想了今天李太后的一言一行,毫无异色。从宝娘进府第一天开始,陈氏就不停地问儿子,宝娘的生母到底是谁,可杨太傅那个犟种一个字都不透漏。所有人都是在猜测,没有一个人有真凭实据。
    陈氏回想李太后年少时的模样,是有些像,但也不能说一个模子刻出来的。且今日李太后对宝娘没有一丝过多的热情,按照常理,七八年没见亲生女儿,不该有些激动吗?还是说她做了太后,养气功夫更好了?
    陈氏有些吃不准,但还是倾向于宝娘是她生的。
    她内心又叹了口气,我这辈子对不起你,但你也因祸得福。我儿子一辈子和我离心离德,这也是我的报应。但我不后悔,给你磕头贺寿,我心甘情愿,希望你能一直富贵安康。你安好,我儿子才能安好。
    迷迷糊糊间,陈氏睡着了。
    宝娘回到自己的院子时,一屋子的丫头都在等着了。她一进屋,立刻伸出双手,青萝带着小丫头给她换衣裳,那头有人打了热水来,喜鹊指挥人铺床,又让春燕快速去厨房拿些吃的来。
    宝娘换了身衣裳,洗过了脸,坐在圆桌旁边,香茗和春燕一起,上茶、上点心。
    宝娘舒了口气,"进宫真累。"
    刘嬷嬷笑了,"宫里贵人多,二娘子谨慎些也是常理。好在也不是天天去,倒不用担心你。"
    宝娘喝了口茶,吃了两块点心,"嬷嬷,宫里的吃食端上来都冷了。"
    刘嬷嬷看了看旁边的丫头们,"二娘子,雷霆雨露,皆是君恩。"
    宝娘眼神闪了闪,忽然想起这是封建时代,不能随便吐槽,立刻改了口,"宫里的娘娘们长的真好看,说话又和气。"
    刘嬷嬷点点头,继续笑着陪宝娘闲话。
    吃完了东西后,宝娘打了个哈欠,吩咐喜鹊,"我就睡两刻钟,两刻钟后你一定要叫我起来,不然走了困,夜里睡不着。"
    喜鹊点头,服侍她歇下了。
    宝娘睡觉的时候,皇宫里的校场上正热火朝天。景仁帝今天就是为了高
-->>(第1/2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