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历史剧同人)文才兄,在下桓是知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分卷阅读118(第1/2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不再等的时候,他终于放弃了“求而不得”的执念,牵起了她的手。

    同样是执着于一个不可期待的人。同样是朝夕相对,一颗真心。

    马文才已成了无可改变的历史。

    平蓝还没忘记,当初她和桓豹火急火燎地赶去太守府通知马文才相救,结果等来的,却是马文才要和王亦如成婚的消息。她更没有忘记,自家老爷,是死在了马文才的手里。自家小姐为那个姓马的吃了多少委屈,流了多少泪啊。

    更何况马将军早已成亲,如今位高权重,要什么样的女人没有?小姐若是与他再有瓜葛,只会徒增烦恼。

    而在王蓝田身上,平蓝却感受到了同病相怜。

    一番对照,一份同情,让她情不自禁地偏心。

    她觉得自家小姐就像另一个祝英齐。爱过了,痛过了,哭闹过了。如今终于回归平静了。

    正如暴风雨后迷途的倦鸟。旧巢难回虽然难过,新巢的枝桠和气味也需要时日习惯。但总有一天,新鲜的温暖会切切实实地渗入她的心。

    一切,都会过去。

    一切,也都会回来。

    可是,桓是知适才的眼神和脸色,让平蓝意识到自己错了。

    无论气质怎么变,提到他的时候,她就还是过去的那个桓是知。

    是不一样的。

    祝英齐的伤,是玉无瑕一刀一刀,一次一次,亲手留下的。他对玉无瑕的爱耗尽,余下的只是苦痛和自我折磨。

    旧爱非良人。所以,他能重新爱上平蓝。

    可桓是知从未认为,自己的伤是马文才造成的。

    而且她还知道,她心上若是有一道伤口,那么马文才的心上,必然会有一道一模一样,乃至更深的伤口。

    她从未真正地怨过他。消耗她的,不是爱人,只是这个无奈可笑的人世。

    平蓝还是那个最懂她的平蓝。因为懂,所以为她心疼,为她委屈,为她不忿。

    却无法开口相劝。

    桓是知不是祝英齐。

    而马文才,更不会是玉无瑕。

    第八十七章故城

    不知颠簸了几日,终于到了建康城下。

    车马临近城门,人群熙攘。桓是知撩起帘子,打量着这久违了的故城。

    帝都还是帝都。太原城也算得上繁华,但在建康城面前,依旧相形见绌。

    而故乡就是故乡。在北方待了多年,桓是知依旧不太适应他乡的气候,时常觉得自己像一条喝不饱水的鱼。

    江南的风拂过发梢,潮而不腻。

    春光细暖。一切都还是那样熟悉,可一切,却也早就不一样了。

    桓是知静静地放下帘子,睫毛轻颤。

    她在建康度过了大部分的少女时期,那时,他们桓家在京城可以说能只手遮天。

    她已不会有过分的伤感,归来的她也还未老去。

    她只是觉得有些空茫。

    这个人间,有一种说不清的不真实感。

    王兰的医馆本就落址在建康。而梁山伯进京为官,祝家老小自然也一道儿跟了过来。兜兜转转,昔日的老友也算重聚了。

    闹市人多。荀巨伯同王兰一道儿急着回医馆卸货,便撇下众人绕远路先往回赶。桓是知便下了马车,同众人一道儿慢慢往前走。

    越走,桓是知心中就越困惑。这建康城虽然从来不缺人,可这样摩肩接踵的日子,简直像流民出逃的时候。

    桓是知挽着平蓝,一边往前走,一边问她:“是我糊涂了吗?难道今天是什么节日?我没想起来?”

    平蓝同样也一脸茫然,拿眼睛去看祝英齐。

    祝英齐无奈地冲她笑了笑:“我也不知道啊。”

    桓是知笑:“怎么觉得这建康城的人,全部都跑出来了?”

    “没有全部,至少也有七八成吧。”旁边有一个六七十岁的老太太忽然接话道,“听姑娘的口音,是外地人吧?”

    外地人?

    桓是知停住脚步看着这位老太太,稍稍发怔了一会儿,才不置可否地笑了笑。

    老太太以为她这个笑是默认,便又接着道:“我老太婆一眼就看出来了。你若是我们建康本地人,怎么会不知道今天是什么日子呢?”

    前进困难,桓是知干脆和这老太攀谈起来,问道:“我还真的不知道,还请老婆婆指点,今天究竟是什么节日?”

    “我知道,我知道!”老太太身边的一个

-->>(第1/2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