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家的七姑娘,不是向来让他最头疼的吗?
现在在他的心里,她刘香玲居然成了那个心肠歹毒的人了。
她是想攀附韩家,但不是没攀附成吗?
原来沈朝歌竟早知道这一切?
她竟得着了先机?
刘香玲因为沈为民这一席话忽然大受刺激,冲他狠狠的说:“你说都对,我从来就没有爱过你,和荣华富贵相比,荣华富贵要比你有趣多了,可跟着你这个废物一辈子了,你最终也没给我想要的荣华富贵,你连自己的一双儿女都保不住,你活着究竟有什么意义,你为什么还不肯去死了。”
沈为民是不可能再救她出去了。
激动之余她也口不择言起来。
沈为民脸上一黑,转身就走。
他不该来看她的。
这辈子都不会再来看她了。
刘香玲一怔,三郎人不见了,三郎走了。
狱卒过来,喊她,让她回去。
她忽然尖叫一声,拔腿就往外冲,因为脚上有木狗,并跑不快,跌坐在地上。
她尖着声音喊:三郎,三郎救我,三郎救我。
一个狱卒过来拦她,她了疯的举起上了木狗的双手就打。
人疯起来,劲也大。
狱卒被打痛,气不过,上去就踹了一脚,一脚踹心窝上了,她眼睛一翻,背过气。
狱卒不解气的又上去踹了好几脚。
再后来,据说刘香玲在狱中自尽了。
这事就过去了。
新年的气氛在欢庆中结束,沈霁月出刺汉口之行也近在指日。
在这期间,他又去了一趟京师。
京师以及广陵两处的女子学院也正式开课。
朝歌近日也越的忙碌起来,手里该交待的事情全都安排妥当。
为的是抽出空当,随霁月一块出刺汉口。
她打的是去汉口考察的旗号。
这出刺的行程还没有开始,学院那边就出了麻烦事。
当初许多报名的姑娘,最终前去读书的只有一小半。
朝歌让人前去打探了一下。
打探过的奴才前来回话说:姑娘都跑去读书,家里的活没人干了,饭也没人做了。
七姑娘招生的都是穷人家的姑娘,农忙时要跟着下地干活,没有农活时要找点手工活,或者跟着家人去卖菜。
现在一开学,总之人家不愿意了,反悔了。
说法都是差不多的。
朝歌就让人再挨个去家访,就是当初领过她米面和鸡蛋后又不肯来的学生,劝说不成,把送出去的东西收回来。
东西都送出去了,人家自然是不肯还的。
当然是什么也没有要到。
前去要的人一番威胁,普通的妇人碍于沈家的势力,不敢不让孩子去读书,可让去读书,又没人干活,不甘心啊!
最后,几个刁民一合计,这事就闹到沈家府上来了。
这天早上,沈府门前可热闹了,几个妇人找上门来嚷嚷得左邻右舍都跑出来看热闹。
七姑娘煽动着人家姑娘去读书,家里的活没人干了。
骑虎难下,就来沈府门外讨说法。
闻听此事的七姑娘就出来了。
她出来的时候前院的奴婢正扯着嗓门和人家理论着说:你们怎么能如此不讲理呢?让你们家姑娘读免费的书,也是为你们家姑娘好,你们眼光怎如此浅薄呢,等你们家姑娘学了知识,将来找个更好的事做,岂不是更能赚钱。
七姑娘不光在府外提供读免费的书,府内也有这样提供。
七姑娘说读好了书都给涨银钱,现在府里的奴婢闲时也跟着读起了书。
人家才不听她们奴婢废话,几个妇人在门口嚷嚷着,有说这个的,有说那个的,吵声震天。
七姑娘这时走了出来,一身锦袍,好不华贵。
红菱说:“你们都住口吧,听我家姑娘讲话。”
大家这才住了口。
朝歌说:“报名的时候你情我愿,还给你们放了鸡蛋,米面。东西拿到手了,现在又出尔反尔,不守信用,知道什么叫人无信不立吗?不去读书也可以,把放的鸡蛋米面都退还给我。”
东西是不能退的。
她们闹一闹,就是想沈姑娘财大气粗,再给些银钱补贴一下。
也并非真的完全出于想要自家孩子退学不读书。
-->>(第3/4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