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里程表”被清空了,但是修炼和吸取内力的加速度空前高速,就像刚刚出厂的918spider,百公里加速3秒就够了。
他可以轻易依靠自己的思想逻辑,在没有知识存量的情况下,利用自己的眼界,善用如今的专利数据库检索工具,另起炉灶刷出一堆诸如“风大了自动收衣服回来”的晾衣架之类的专利。
而且是在学校电子阅览室那种闭门造车的环境下,不用有企业帮助。区区一个星期的课余时间,就能赚到几千块钱。如果动作快,懂得构建专利群,那效率就更加成倍增长了。
不过,凭心而论,这个钱也不是那么好赚的,至少还有一道门槛,那就是刷这个钱的人得思维跳脱、文理兼通。
如果是死做科研的理工科生,完全没有文科生尤其是法学生的奸诈思维,不知道怎么投机取巧,是玩不转这个活的。就算偶尔写了一两个,也不懂如何构建专利群和壁垒,把自己的利益最大化。
如果纯是文科生,比如那些专利申报代理律师,他们够奸诈,知道这里面的门道怎么运作,怎么排列组合最大化。可惜文科生完全看不懂技术原理书,不懂理工科的东西,嫁接都嫁接不好,那也是白瞎。
现实世界中,大多数刷专利,都是一个钻空子的刁钻法学生,和一个懂技术的理工男合谋完成的,如果找不到稳定的搭档,就很难大批量地刷。
顾莫杰不敢说自己是超级学霸,但恰好胜在文理兼通,属于“若是高考能够考文科理科大综合,他做梦都要笑醒”的那种。前世是出了名的博而不精,学啥都特别快,但是学啥都不愿意钻研太深。否则后来当程序员也不会走上那条调试通信接口兼容性的快钱僻径了。
对于这样的人,在这方面搞学术造假简直是量身定做的第一桶金。
……
一个星期后,又是一个周末。
市中心,天策律师事务所。虽然已经过了下班的点,其中一间合伙人办公室里,灯火依然没有熄灭。
一个将近四十岁的中年职业女性,架着精干的框架眼镜。身上是看不出品牌的、找设计师定做款的西服,坐在办公桌前,仔细审视一份费迪南通过电邮发过来的文件。
这个女人就是费迪南的母亲、天策律师事务所的合伙人之一,费雯丽。
顾莫杰在高二的时候,见过费迪南的家长,也是在那个时候得知费迪南父母的名字的。
在那之前,顾莫杰原本对于费迪南为什么在那么多同学里头偏偏对他很仗义颇为不解,甚至怀疑这个又高又帅又瘦还有点儿奶油的同学莫非是取向上有点不正常……但是自从他得知了费迪南父母的名字之后,这一疑惑就彻底揭开了。
费迪南是跟母亲姓的——费迪南的父亲本姓朱,是市工商局一个小公务员。四十多岁了,连副处长都没有爬到,既不会钻营也不会贪,毫无存在感。而费迪南的外公却没有孙子,所以就把家族传承的脑子动到费迪南这个外孙身上了。早年间,费雯丽仗着自己经济和社会地位上都比丈夫强,轻易夺取了儿子的冠姓权。
顾莫杰遇到过的那种家庭悲剧,在费家上演得更加惨烈,所以费迪南虽然家庭条件甩顾莫杰好几个社会阶层,却依然有同病相怜之感,和他很说得来。
费雯丽一周前就听儿子吹过风,说是有几个朋友想干一锤子刷专利的买卖,还把条件大致说了。费雯丽在商言商,对于这种事情谈不上抵触,却也不过是一笑而过,没当回事儿。
毕竟,她不指望儿子的那些朋友也好、同学也好,能有什么能人——或许就是钱塘二中那些典型的眼高手低心大的中二病学生呢?后生崽不知天高地厚。
不过,面子还是要给的,今天材料都发过来了,仅仅粗读一遍,费雯丽的目光就严肃起来:
这个刷专利的人,看来是个有料的。
“光感、压感、湿感、称重自动晾衣架”,一下子刷出好几个很有逻辑严密度、成体系、可以相互借鉴部分原理说明材料的实用新型,而且把这些创新点排列组合之后,再回头倒果推因看,显然是有规划性地避开了一些创新点组合。
虽然不知道避开的点是什么,但是费雯丽的职业习惯已经可以让她猜到:这些点肯定是别人先占住了的已有专利。
律师终归是严谨的职业,光靠直觉下判断是不应该的,纵然心中觉得不离十,费雯丽还是拿起了手头的电话,拨了一个内线。
“莉萝,我转给你一封邮件,你做一个预查新。”费雯丽对着话筒流利地说出指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