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学霸终结者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5章 大手笔(第3/4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那波企业的在华设厂方面。

    保时捷智能电动车、初音西门子智能再编程工业机器人、eos快捷建模3d打印设备。这几个大项,都需要在国内建立技术研发中心、以及未来的生产基地。

    哪怕是费莉萝自己拿零花钱买的费列罗巧克力工厂,也需要就近张罗起来。

    这些东西,不能再指望“富士康”之流的代工厂帮忙了,一定要把生产环节自己搞定。初音智能的产线跟线工程师,也已经在东方通信、富士康跟了两三年线,质量管理这些多少也懂点,如今再自行介入智能硬件的生产,转型跨度也就没几年前那么大了。

    当然,全部生产自己作、合理外包,肯定比全部外包风险大,很多小意外,一开始还是会有的,这时候出点麻烦,就只能用初音的招牌去扛,哪怕一时有点波折,那也是没办法的事情。

    顾莫杰做事的风格,一贯是很稳妥的。

    后世的王x林就说过:“你一个搞房地产的,就算知道商品房不行了,不转型会死,那也不能乱转。地产商直接转型去搞互联网,那叫作死。

    要转,也学我先搞个‘商业地产o2o’,o2o是啥你不懂,好歹地产你懂了,懂5o%,还有点剩钱让你试错赔本,这生意就有点戏。直接扑到一个懂o%的新领域,怎么死都不知道。”

    对于某扑街吊丝,道理也是差不多:知道历史文不行了,要死了,赶紧跑是对的。要是直接转都市,跑去写韩娱校花兵王狗,只懂o%,怎么死都不知道。

    如果沉下心,先写本写作“都市文”、读作“当代历史文”的四不像,那你好歹知道“历史文”这三个字背后代表的5o%,这生意就有点戏。等到拿捏稳了,下本书再去追剩下的5o%。

    跳槽不转行,转行不跳槽。仅凭一腔热血两件一起干,下场只能待遇打回应届生。

    顾莫杰当然不是一腔热血的人,他拥有人类最隐忍不拔的耐性。

    “先去选个址,然后要从富士康、东方通信挖点人;的德国工程师拉一点到国内来,暂时不要怕高价……嗯,这事儿有点戏。”

    古勇将和雷俊都不在,运营的事情他们也不懂,顾莫杰思忖着,便准备把集团coo叶维伦喊来。作为公司的“大管家”,这种按部就班地工作,还是叶维伦比较仔细,能拿出主意来。

    “小茹姐,你帮我把叶总喊来,咱稍微聊点事儿。”

    “好的我这就去。”叶敏茹拨了个电话,然后就出门迎候。每两分钟叶维伦就到了。

    “老叶,公司最近的收购,你也知道的,邮件都抄送给你了吧?我在琢磨着回国设研发基地设厂这事儿,有几个大方向决断不下,你帮我参谋参谋。”

    “啥?你说就是了。”叶维伦还没进入状态,大大咧咧往顾莫杰对面的沙发椅上一坐。

    “前阵子,国家要搞就业保障,让咱造大数据中心,解决各省移动电信被铁塔公司挤出来的剩余劳动力,这事儿你也是知道的。

    试弄了几个月,我也考察过效果了。黔滇两省和东北的劳动力、地皮,那真是便宜。这生产基地……你觉得我们是还放在本省好,还是放到外省人力地皮便宜的地方好?”

    叶维伦也不了解情况,就只能先老生常谈地泛泛而论:

    “那能一样么,大数据中心不需要物流的。所有产品都是数据,放到交通不便的省份也不存在运输成本问题。你要是造智能汽车,那物流成本可高——要不李叔福干嘛眼巴巴凑着明州慈溪那边开产业基地。还不图个靠近舟山港,江海运都方便。

    所以我觉得这事儿,你关键还得看造的东西体积、重量、附加值。比如你弄智能建模3d打印机,弄工业机器人,一百公斤重的东西卖好几万美元,放交通多不便的地方都无所谓。造汽车,几吨重的东西才十几万美元,就要稍微掂量掂量。

    还有就是看你的人工成本了,这个产品生产的过程中是不是劳动密集型、流水线自动化程度多高。要是没几个工人,你还怕人力成本高?”

    “工人肯定是不多的,为了打消德国人降低保时捷逼格的顾虑,我入股的时候可是答应了不用一个中国工人,产线调线工程师都从德国请来。那成本海了去了,当然是能减一个生产人员就减一个生产人员。”

    “那就别想了,直接丢慈溪去,放李叔福隔壁——他的吉利沃尔沃基地一造起来,肯定汽车工业的配套厂商供应链都堆过去了。你放隔壁,还省了自己弄配套、重启生态。”

    顾莫杰颇为意动:“人

-->>(第3/4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