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学霸终结者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89章 最后一个天赐良机(第2/3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者,会冲动而订阅。冷酷文的读者,更多会想到“世上有那么多人不花钱看到了这本书,我要是花钱了,岂不是说明我使用检索工具的能力不如别人?说明我的智商不如别人?”

    当花钱被社会当做一种“在能耐和特权方面不如不花钱的人”的评价标准时,内容产业遭受的毒化是非常严重的。

    毕竟,在互联网的狼性时代,曾经有一句名言:“一个人要是连黄-网都找不到,你还能指望他干成什么事情?”检索能力,一度被定为为一个人的“执行力”。

    初音的未来发展战略,恰好也弥补了这方面的问题。

    当顾莫杰规划的那个人工智能体系臻于大成之后,连5块钱都花不起的吊丝,和原先因为心里不舒服而不花钱的中产阶级,拿到的推送内容本来就不是一样的。

    这时候,还有什么可比的?中产阶级之所以花钱,是因为推送给你的东西比推送给吊丝的好啊。你难道不该掏钱么?

    一旦解决了这个心中的块垒,区区几十块钱其实并不是问题矛盾的关键。而且如果真有一天正版用户从几百万的数量级变成了几亿人的数量级,那么哪怕把文学、游戏、音乐的单价降低十倍以上,总产值也是大有赚头的。

    所以历史上的某点在面对竞争的时候,选择了每千字涨单价,因为其经营者知道这个网站已经被限死了,唾弃网络文学的人已经再也不可能进来了,只有提升单价涨利润。

    而如今的初音买下之后,完全没有选择涨价——不涨又如何?顾总谋求的是一条数年之内把付费人数扩展好多倍的道路。

    ……

    初音集团和人工智能结合的大方向,到了这一刻,已经无比明晰。

    全人类其他人,去追逐深化工业和精神产业的3.o模式,量贩,大批量生产凑合的东西。

    定做,不苟且,不妥协,留给咱初音做就好了。

    而且目前来看,这个世界上在这一细分领域,初音还真是罕有敌手。

    在分析用户需求、提供量身定做的机器人秘书方面,就没有人可以赶上初音的脚步。

    苹果公司的做法,按说是最契合初音模式的,但是Iphone的平台规模制约了苹果的发展。毕竟sIRI是没法在用户数量十几倍于Ios的安卓机上使用的。

    乔布斯死后,苹果也再无可以达到顾莫杰这种高度的人,懂得如何打好未来人工智能助手这张牌。

    库克船长,终究只是守成之主。

    除了苹果,其他公司或多或少在和初音的人工智能竞争中缺席了至少半场。

    比如度娘和谷歌,他们在定制化人工智能的上半场——也就是让机器听懂人话,并且答对人类提出的客观题这个领域——和初音跑了个平手。

    度娘和谷歌毕竟在搜索方面有多年先发优势和数据积累,这都不是盖的。

    但是,在下半场的时候,度娘和谷歌纷纷发现再下蛮力也赶不上。

    所谓下半场,是“让机器人听懂人话,并且答对人类提出的主观题“。

    度娘和谷歌之所以赶不上,最大的瓶颈,在于他们的用户大多不喜欢登录账号之后再搜索,以至于度娘和谷歌的大数据最多只能通过Ip地址来鉴别用户习惯,没法做到最精确。

    尤其是在中国,一台电脑有可能会有一家人用,老爹搜股票、老娘搜剁手、小孩儿搜游戏。

    结果就是:度娘根本没法把用户的行为按照真实的“人“分拣开来。还以为这台手机的主人是个又喜欢炒股票、又喜欢剁手美妆、还喜欢打弱智手游的奇葩精神分裂症。

    又比如,很多中国人当时依然喜欢去网吧上网。而网吧的机器在不登录度娘账号的情况下,搜集到的一切数据都是没有主观爱好分析价值的。

    还有很多中国家长,虽然买了智能手机,但是因为智能手机的普及率不够高,他们喜欢把手机给小孩打游戏,或者是相互之间借高性能、大屏的手机看片、打手游。这种借用,都导致了数据采集的问题,没法勾勒出一个个人。

    糊成了一团的大数据,在面对“回答主观题”这个难关时,根本不配被称为真正的大数据,那只是一团数据垃圾。(回答客观题的人工智能还是能用这些大数据的)

    美国人好歹每个人用自己的电脑和手机的情况比较普遍,所以谷歌在这方面的形势比度娘还乐观一些。

    所以,在这个下半场上,能够赶上顾莫杰脚步的,只有FaceBook的扎克伯格。

    小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