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御前美人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分卷阅读9(第1/2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主将……”沈玄宁脑海中瞬间划过了几个名字,但也正是这几个名字,令他一下子噎了声。

    太后斜眼睇着他:“朝中没有年轻将领,几员大将里,年纪最小的也比你大足足三十岁,在军中威望甚高。你尚未亲政,此时若他们再出去立个战功,引得民间拍手称快,你觉得来日会如何?”

    “……功高震主。”沈玄宁的声音弱了下去,懊丧一叹。

    太后轻笑着点头:“那你觉得,是忍那些暂且惹不出大乱子的骑兵几年更为危险,还是皇位周围危机四伏,许会令你十年二十年难以翻身、甚至天下直接更名改姓更为危险?”

    “儿子明白了。”沈玄宁铁青着脸,太后无奈地摆手:“你啊……一点就透,说明半点不傻。凡事要多琢磨琢磨,别总想一出是一出。”

    太后适才没有屏退宫人,当下这番教训,弄得沈玄宁大感丢人。

    他于是生硬地又欠身应了句“儿子明白了”,便离座风风火火地向外走去,苏吟根本没来得及挡上一挡,他就已经迈过门槛去了。

    她不禁暗吐了一下舌头,而后衔着笑上前跟太后说:“您别生气,皇上就是心急了些,想快点儿亲政。”

    “是,哀家知道。”太后颜色稍霁,含笑叹道,“谁在他这个年纪、这个位子上,都会急着想亲政的,这哀家一点也不怕。哀家怕只怕他一边着急,一边还觉得自己什么都懂了、都看透了,闹出大事来。”

    她说着一觑苏吟:“你要多劝着他。”

    “是,奴婢知道。您放心。”苏吟颔首福身,太后点了点头:“哀家对你放心。好歹也是乾清宫大姑姑了,哀家知道你懂事。”

    “……”大姑姑这三个字一冒出来,苏吟就又有点别扭了。可她总不能当着太后的面说不高兴,只得闷闷地应了声“是”。

    但太后何等的精明?一个十二岁的小姑娘脸上的情绪,她一瞧就能瞧出来。

    她便问她:“怎么了?可是有什么事?”

    “也没有……”苏吟否认道。怕太后多心,又不得不详细解释了一遍自己被人叫大姑姑实在笑不出来的事。

    她嗫嚅说:“奴婢都觉得自己被叫老了……皇上还笑。”

    没想到太后却也扑哧一声笑出来,把她拉近了,道:“那哀家还不到三十就被人叫了太后呢,是不是早就成了老太太了?”

    “……奴婢不是那个意思!”苏吟慌忙解释,太后笑意更深了几分:“那不就是了?人啊,不能乱给自己添烦心事,你自己清楚自己多大,何必在乎别人怎么叫你?再说,人这一辈子,一个年纪有一个年纪的活法,可不是年轻才最好,又何必这么忌讳变老?”

    咦?

    苏吟认真地想了想,觉得太后说得当真有道理,恭谨一福:“奴婢知道了,多谢太后教诲。”

    “快去吧,别让皇上觉得你私底下跟哀家说他坏话。”太后说笑着一挤眼睛,苏吟笑吟吟地福身应了声“是”,便也从慈宁宫告了退。

    太后目送着她离开,暂且也没什么事可做,就又自顾自地笑了一会儿。

    朱嬷嬷在旁察言观色着说:“这半大不小的年纪,最是有趣了。”

    “倒也是懂事。”太后舒心道。

    当年说让苏吟留在御前时,只不过是想给沈玄宁添个能说说话的同龄人,把丧父的悲伤渡过去。没想到几年下来,苏吟倒还真做得不错,举手投足也都慢慢显出御前宫女该有的气质了。

    ·

    苏吟出了慈宁宫后也没急着去追沈玄宁。因为她和太后多说了那么多话才走,沈玄宁已经走出去老远了。她若跑着去追,不太合礼数。

    结果苏吟一到乾清宫门口,就看到原本该在里头侍候的宫人也都站到了外头来,包括掌事宦官冯深。

    “冯公公。”她上前拍拍冯深的后背,冯深回过身,她又问,“怎么了?”

    “皇上发了通火,把人都给赶出来了。”他边说边压低了声,指了指里头,“里头还跪着两个,进去上茶研墨的。一时吓住了,没退出来。”

    苏吟往里瞧了瞧:“我进去看看。”

    冯深自是没拦她。御前这些个人,谁也比不过她在皇上跟前得脸。

    苏吟便这么进了殿,谁知她刚走进用作书房的东配殿,沈玄宁就劈头盖脸地喝了过来:“你怎么才回来!背着我跟母后议论什么了?!”

    ……太后方才一语成谶呀!

    苏吟腹诽着,心下知道他这就是找个由头发发火,边走

-->>(第1/2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