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常年在外驻守边关,母亲有诰命在身,几乎都是母亲带他入宫。席间鸾歌凤舞,觥筹交错,和京中相好的王孙贵族走动。年年如出一辙,其实并无多少盼头。
而孟云卿口中的佛堂斋饭,经文传颂反倒勾起了他的好奇。
"那你娘亲呢?"想起沈修颐从珙县带她入京,她娘亲该是惦记的。
孟云卿浅浅应道:"过世了。"
他不再出声。
片刻缄默。
他在她身后,看不见她表情,只觉清晨的阳光携着暖意,剪影出眼前朦胧的轮廓。
☆☆☆
再过不久,周遭的人群慢慢多了起来,再骑马已经不便。
他就跃身下马,只留了孟云卿一人在马上,自己牵着缰绳,怕冲撞了旁人,便顺着人群的方向,慢慢走。
"我也下来吧。"孟云卿问。
"不用。"离凤凰寺还有一段距离,她下来也是一样走。周遭的人多,不如呆在马背上。
孟云卿就不多坚持。
马背上,她能看到更远处。寺外衣襟连诀,摩肩接踵,悠远的经文颂声飘摇入耳,凤凰寺就在山间高耸。
☆☆☆
等到了寺庙前,有小沙尼上前帮忙安置马匹,两人就随人群涌入寺中。
行军之人,很少礼佛。
这样的场景,他其实很陌生。
孟云卿跪拜,他就在一旁看。
孟云卿拜得虔诚,双手合十,少有开口。
旁的妇人却念念有词,保佑家宅安宁,孙儿聪慧,媳妇孝顺,外出征战的儿子平安归来。
也有拖家带口,捐了不少功德,祈祷家中子弟在秋试中高中,光宗耀祖。
许是周遭耳濡目染缘故,卫同瑞也撩起外袍叩拜。
父亲在外征战,母亲操持家中,他求的是双亲安康。
☆☆☆
凤凰寺中的菩萨拜完。
又去围观了传说中凤凰涅槃留下的参天古木,古木上挂满了长长短短的红色绸布,布上写着祈福的话语。
既来之,则安之。
孟云卿兴致正好,请了一条红绸,提笔端端正正写下了"锦绣年华,福顺安康"几个字。
字体娟秀,乍一看很是好看,卫同瑞莞尔。
也依葫芦画瓢,请了一条红绸,写了"太平盛世"几字。
孟云卿上前大量,而后便笑:"旁人求的都是家人和功名,卫公子倒是心系天下。"
卫同瑞摇头:"家父驻守边关,太平盛世便是家宅安宁。"
意思是,他同旁人无异。
孟云卿恍然大悟。
遂而拿了各自的红绸去挂。
都说凤凰涅槃化作的古树有灵性,不能攀爬,也不能寻了木梯来,善男信女都卯足了劲儿往数端上扔。
孟云卿个头小,够不着,跳了两次都无功而返,卫同瑞就上前代劳。
卫同瑞常年行走军中,知晓力道拿捏,于是两段红绸都挂得极高,引来周遭的欢呼声,一时间,古树周围更为热闹。
"是个好兆头啊。"孟云卿笑逐颜开。
卫同瑞心底也豁然开朗,若真是好兆头,希望今年西北无战事,父亲可以早日班师回朝。
☆☆☆
离晌午还有一个时辰,寺中开始敲钟。
敲钟便意味着要开斋饭了。
寺庙里来祈福的人多,吃斋的人也多,斋饭需得开早才可应对,于是寺中敲钟一响,人群便开始往饭堂蜂拥。
"去吗?"卫同瑞询问。
"不去了。"孟云卿看了看日晷,时候不早,韩翕和沈修颐都还在驿馆,让他们等久不好。
况且,还要学骑马。
于是出了凤凰寺,就绕道从京郊回驿馆,京郊的人就不如早先多。
他扶她上马,问她怕不怕。
她摇头。
这匹马驯良,很听卫同瑞的话,卫同瑞牵着缰绳,哪里有会有什么好害怕的?
她是这般想的,却没有说与卫同瑞听。
卫同瑞嘴角微微扬起,她果然和旁的小姑娘不同。
-->>(第1/2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