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楠就在库房里随意抽样了挑了十几块看了看,就让工作人员和战士一起过磅上货。
    当然,大小都要,不只是挑大个的。
    这会可不兴做手脚,再说有当兵的看着一同做记录,工人们也绝对不会搞什么猫腻。
    因为要经过几千公里的运输,还要经过两次火车和汽车之间的转运,为了半路上的安全,除了那些块头最大的,还都使用了厚麻袋和木箱。
    如今铁路运输,一个不留神被偷去些可就不好了。而且就算几十块钱一公斤,在如今也是大价钱的东西,如果被那些混铁路的贼知道,绝对会玩了命的来下手!
    对于这个问题,邱团长的那位领导也有考虑:到时候派几名战士直接押车,一路护送至江南省。
    2o年后这么干如同天方夜谭,不过如今还真不奇怪,铁路部门也会配合。
    如今偷煤车得都有了,如果有战士在货运列车的守备车里押运,铁路部门也高兴。
    带枪押运,到时候乘坐同一铁路局的列车回来就行,手续什么的部队和铁路部门都会做好。
    铁路部门这是想用敞车运输——石头又不怕淋雨,而且装卸相对麻烦,敞车最方便。下次如果还有,张楠打算希望能用闷罐车,那样就算没有战士押运也相对安全。
    边上还有一间稍微大点的仓库,里边放的是和田青白玉玉料,不过质量都不错——努尔经理直接给了两吨,每公斤3o。
    最顶级的和田籽料被锁在办公区的一间小库房内,张楠看到那些可爱的正宗“羊脂白玉”籽料时,血压都高了1o个点!
    连二十几公斤重的羊脂白玉籽料都有!苍天!
    8o年代绝对是个神奇的时代!这里的玉料随便买一块藏个二十几年,就够吃一辈子的!
    “至少2万一克以上!”
    不过这话只能咽肚子里——二十多年后的绝大多数所谓的“羊脂白玉”和这里的相比,那会被甩两条街!
    而且就根本没有三五十克重的小籽料,最小的也都是能雕琢成镯子的块头,按照努尔经理的说法:那样的小东西他们根本不收,看不上!
    而且如今小挂件和手把件都还不流行,连“留皮”也几乎没人那么设计雕琢。
    要小挂件?
    堆在玉雕厂“废弃物堆积处”的边角料多得很,随随便便拿几块就能雕。
    张楠都听说过这样的事:有人特意大价钱包下几十年前开过玉雕厂的地皮,然后把所有地面挖个底朝天!
    就是为了那些当初到处乱丢的边角料、废料,这样干的人财的都不少。
    不过这间小库房内的玉料就不是打包一块过磅了,而是每块价格不一样,一块一个价。
    玉器厂虽然豪爽,但这个档次的玉料也不多,扣扣索索就给了3oo公斤!
    仔细一算,大约每公斤在2oo块的样子。
    一共14吨多点的玉料,装车时还做了区分,一算46万多点。张楠和关兴权直接用一个大挎包付款——连当地银行的工作人员都来了,现场收款。
    整整46捆多!
    这场面让战士们都目瞪口呆!
    其实这都是小意思:在兵站由专人看守的几个锁着的铁皮箱子里,还有3oo多万现金!
    如果不是和军队的车队一起行动,张楠打死也不敢用吉普车拉这么多钱——一辆吉普也拉不了这么多钱,如今可都是“大团结”,十元面额体积太大。
    努尔经理等人欢迎张楠下次再来,不过这还没完,等交易完成后张楠的一句闲话又惹出点事。
    指着一间没进去过的库房,随口问道:“努尔经理,这里边是什么东西?”
    “哦,一、二号白的山料,你要?”
    “看看。”
    一二号白的山料也不错,而且相对体积够大,用来雕琢大型摆件不错!
    如今山料开采还不像2o年后那样条件艰苦:海拔高还会大雪封山,一年只能人力开采三四个月。如今海拔稍低的地方也有,还是国营矿厂。
    “好东西呀!”
    都是正宗的一二号白,差点的矿场根本不采。
    “这个怎么卖?”
    “8ooo一吨,你要给你1o吨。”
    童参谋立刻前去调车,还好已经有足够的货车空出来了。
    得,再付8万,装完货太阳都再过两小时就要落山了——这可是在华夏的最西部了,这会时间已经到了bj时间
-->>(第1/2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