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这一刻,沈林已经忘记了自己是谁,他就是卢十四…
  灯光打在他脸上,他忽然叹了口气,眼泪哗哗流下,然后叹了口气,转身朝着相反的方向走去…
  不用说话,台下所有人都知道他要帮着郭长安送军费!
  灯光再次关闭,再照亮,沈林爬在地上,拖着六袋铜钱硬生生往前爬…
  场景变换,舞台上出现一座简易的城池——塑料制成,上书两个大字‘西州!’。
  沈林看了看来接他的杨将军,说了台词:“武威军玄戈营第九骑兵队,全体报道。”
  ……
  最后一幕是杨将军送他离开——给了他一匹快马,让他送家书,沈林嘴里哼着《缘分一道桥》的片头,就那段‘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他唱了开头,然后所有演员上台摘下帽子,满头银一起接唱‘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沈林站在城门口,满脸微笑看着远方,灯光变暗,一个女孩的身影出现,嘴上喊了一句‘十四哥’!
  沈林头一歪,晕了过去…
  这下彻底死了!
  台下掌声雷动!
  已经死去的深林赶紧爬起来,汇合演员们鞠躬致敬…
  散场,沈林没能快出戏…
  他还沉浸在角色里!
  这个很正常——当你全心全意扮演一个人物,哪有那么容易快抽身?
  戏剧,从古希腊算起来,差不多两千五百年历史了!
  打从一开始,戏剧一旦开演,导演基本就可以歇了,因为从那一刻起,一切都要看演员的挥。
  一段或高亢或深沉的表演,观众如醉如痴,演员自己也魂游物外,真实和虚幻水乳交融…
  酣畅淋漓的演完戏,台下掌声雷动,演员半沉浸在角色中,半沉浸在观众的欢呼中,这种感觉很难表达出来。
  他跟电影不一样!
  电影是团队的艺术,甭管你演的咋样,肯定有剧务和灯光照着你,说两句台词就听导演喝道:换景别,推轨道、推特写…
  立刻就出戏了!
  舞台的魅力,不是剧组可以替代的!
  ……
  “我最开始是想创作一个人两种人格,卢十四代表卢长安的贪欲,一道歪念…”
  “我觉得一个人不可能像郭长安这么忠贞,他身上肯定有过一丝动摇的念头,只不过,经过交融后,郭长安代表的信念战胜了卢十四…”
  沈林在跟何冀平老师解释为什么最后那句会是‘武威军玄戈营第九骑兵队,全体报道…’
  从这个角度,这故事从头到尾就没有卢十四,卢十四是另一个郭长安!
  当然,最终郭长安选择跟随自己的信仰,爬也爬到了西州城!
  “创作灵感?应该是翻看《旧五代史》里面有一段‘唐使者赴西域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