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章 想啥来啥(感谢各位订阅正版)(第4/5页)
品吧?”马德兴望着多士炉,接着说道:“这东西我见过,是烤面包机吧?又一次我接待外宾的时候,陪着外宾吃早餐,就看到外宾用这个东西烤面包!”
  “对,是烤面包用的,英文名叫Toaster,港岛那边管这个叫多士炉。”李卫东开口答道。
  “这东西的市场怎么样?”马德兴开口问。
  “马处长,你想啊,老外顿顿得吃面包,所以这种多士炉,肯定是有市场的。”李卫东接着介绍道:“我已经做过市场调查了,这种多士炉,在美国市场的零售价接近一百美金!”
  中国企业大举进军家电领域之前,市面上家用电器的售价普遍是偏贵的。
  这与劳动力是否廉价其实没啥关系,主要是因为西方始终是秉持根据市场需求定价的原则。
  就比如中国入世以后,很多欧美日的家电品牌都开始在中国设立工厂,利用中国的廉价劳动力进行生产,然而他们的产品,却并没有因为使用中国的廉价劳动力,而在售价上有所降低。
  中国的家电企业,同样使用中国的廉价劳动力,做出来的家电却要比欧美日的品牌便宜不少,在市场上就占据了优势。
  国外资本家们选择中国的廉价劳动力,只是为了少给点工钱,自己多赚一点,他们省下的这部分人力成本,肯定揣进了自己的腰包,怎么可能让利给消费者!
  基于资本家打死不肯降价的缘由,在**十年代,家用电器普遍是比较昂贵。而一旦中国的企业进入到某个家电领域,那么这种家电很快就会被卖到白菜价。
  八十年代一千多块钱的电视机,自从能国产显像管以后,降到了三百多块钱一台;九十年代四五千一台的微波炉,自从中国能生产核心零部件后,降到三百多块包邮。而即便是国产微波炉已经降到了三百多,松下的微波炉依旧卖三千多,能坑一个是一个,就是不降价!
  像是多士炉这种简单的小家电,后世大品牌的产品,也能在百元以内买得到,在八十年代末的美国,却要卖到接近一百美金。
  马德兴听了这个价格后,很满意的点了点头,他开口说道:“如果市场零售价是1oo美金的话,那么成本怎么也得七十多美金吧?那你打算卖多少钱?”
  “这种多士炉,并不是新产品,在欧美国家已经出现了几十年了,所以我们想要把产品卖出去的话,肯定不能卖得太贵。卖贵了的话,人家还不如自己生产呢!
  所以我琢磨着,一台多士炉,卖四十多美金!差不多是国外生产的六成!这样外商觉得有利可图,才会来买咱们的产品。”李卫东开口问道。
  “哦,四十美金的话,卖两万台,也有八百万呢!”马德兴很满意点了点头。
  至于一台多士炉卖四十美金,李卫东会不会亏本,那就不在马德兴的考虑范围之内了,他只管出口创汇,不管企业能不能赚到钱。
  就在此时,敲门声响起,只见柳大伟推门走了进来。柳大伟身后还跟着几个人,诸如彩蔡前进、蒋爱国也都在其中。
  “小马,忙着呢?哎呦,李厂长也在啊,这可真巧啊!”柳大伟笑呵呵的说道。
  “领导,您怎么亲自跑过来了,找我的话,给我打个电话,我立刻就过去了!”马德兴赶紧请柳大伟坐下来。
  柳大伟也不客气,直接坐在了沙上,随后指了指蔡前进、蒋爱国等人,接着说道:“我这次也是被他们几个给拉过来的。”
  李卫东一看这架势
-->>(第4/5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