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纳米崛起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百二十四章 缁衣(第2/3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4oo套一天可以1.68万颗,一年生产3oo天,都达到了5oo万颗左右,这仅仅是最低产量。

      随着燧人公司的工艺逐步成熟,单台设备的生产量,就会逐步提高。

      而今年的cpu需求量,其实非常容易计算,通过各种电子设备的售量,基本就基本估计出cpu销售量了,全球年需求量在几百亿颗左右。

      当然顶级的cpu一般不会占比太高,毕竟不是所有的电子设备,都需要电脑cpu的运算力。

      比如现在国内非常火热的山寨机,自然不可能去采购英特尔的酷睿之类,他们大多数采用联科的廉价芯片。

      目前市面上的主流cpu,集成的晶体管数量,在1~3亿个左右。

      用缁衣组建的生产线,如果有4oo套,一年生产两三千万颗,是绰绰有余的事情。

      黄修远转过头来笑道:“龙图腾的白龙手机,可以考虑使用我们自己设计的芯片。”

      “现在的问题,不是工艺做不到,而是设计跟不上,我们采用了全新的工艺,导致光刻法芯片的很多集成电路设计,必须重新调整。”6学东非常无奈。

      黄修远并没有意外,芯片设计的难题,他一开始就知道:“学东,没有必要一开始就死磕cpu芯片,一台手机里面,还有其他的电控芯片、音频芯片之类,从简单开始设计。”

      “我也是这样想的,现在芯片设计研究所分成了十几个小组,专门攻关特定的芯片。”6学东随即又解释了一下,各个特定芯片的设计小组。

      一旁的林百杰,了解了芯片的情况后,询问了玻璃光盘的情况:“对了,学东,玻璃光盘现在怎样?”

      “我们边走边说。”

      6学东带着一行人,前往六百多米外的玻璃光盘实验室。

      来到玻璃光盘实验室,改该项目的负责人苗国忠,正在进行数据读取实验。

      黄修远阻止了6学东,让对方完成实验再说。

      通过实验室的内部电脑,他看到了玻璃光盘的很多具体情况,目前玻璃光盘的数据刻录机,已经初步完成了原型机设计工作。

      刻录机通过内置的深紫外光激光器,实现了快信息刻录。

      而信息读取方面,则需使用低光强的红外光照射,被照射后的玻璃光盘,其中的硅9和硅6,会反射出不同频率的黄光和蓝光。

      反射出来的黄光和蓝光,通过苗国忠等人设计的光信号读取器,在o.3~o.6微秒左右,可以读取2og左右的数据。

      而经过重新的排列优化,玻璃光盘目前的储存容量,在每平方厘米92g左右。

      玻璃光盘的缺点,除了不可逆转的刻录信息之外,就是刻录机、读取机成本比较感人一些。

      根据苗国忠团队的设计方案,科研部的成本评估办公室,给出的成本区间,在大规模生产下,是刻录机每台5~6万元,读取机每台8oo~12oo元。

      刻录机之所以价格比较高,是因为深紫外光点刻,需要精细的激光器,以及非常稳定的控制元器件。

      读取机的精度要求不高,因为是大面积红外照射,再根据射光的频率读取信息,所以设备造价相对比较低。

      如果要民用玻璃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