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纳米崛起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百五十四章 议论与选择(第2/3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mp;emsp; 很快在一番操作下,这些股份中的9%,又会被出售给柳弘毅等人,导致柳弘毅这一边掌握的股份,到达了44%,加上泛海集团的2o%,基本架空了中科院。

      重新担任董事长后,他的目的非常简单,那就是消除中科院在良想的印记,将良想变成他的企业,推动国际化战略。

      而收购了IBm的cp业务后,良想和IBm的关系非常好,甚至米国分公司上,两者有相互持股。

      对于燧人公司,柳弘毅的态度是冷淡的,因为两者的关系确实相当一般,甚至因为蒙羊的事情,燧人公司和泰山会有不小的矛盾。

      加上黄修远和柳弘毅的理念不一样,双方都看对方不顺眼。

      因此良想就让鹏城分公司的一位副总,带几个人去走个过场。

      反正在柳弘毅看来,连光刻机、光刻胶、大硅片都没有办法生产的燧人公司,还想搞芯片,无异于在痴人说梦话。

      至于所谓的芯片框架,在他的眼中,也是吃饱没事干,自己研究出来不能应用,用x86构架、aRm构架不香吗?

      能赚钱,不寒蝉。

      所谓的自主产权,在良想这种全球公司而言,根本就不重要,因为他们是没有根的。

      这就好比古代帝王,皇帝们会信任太监,那是因为太监,已经被去势了;而皇帝永远不会信任丞相,那是因为丞相威胁到皇权。

      柳弘毅的想法是资本全球化,而黄修远的想法是资本民族化,两者注定是水火不容的。

      忙碌着清洗内部柳弘毅、杨原清等人,自然没有空去汕美。

      时间如东流水,奔流到海不复回。

      11月5日。

      接连遭受蓝星矿业爆捶的三大国际矿业集团,股价跌得惨不忍睹,不过他们也趁机回购了一部分股份,才勉强维持住股价不彻底崩盘。

      面对这种凄惨局面,三大国际矿业集团的背后资本巨头,一边采用曲线救国的方案,将重点打击的对象,从蓝星矿业身上转移开来,放在了华国钢企上。

      通过反倾销和其他手段,卡这些钢企进入国际市场,同时扶持西洲联盟、米国、东瀛高丽的钢铁企业,来保住三大国际矿业集团的市场份额。

      对于蓝星矿业企图吞并必和必拓、力拓和淡水河谷,那些背后的大资本巨头,绝对不会允许这三个公司被蓝星矿业,或者其他华国企业控制。

      本来就是钢铁生产大国,如果再加上力拓他们的矿石,那根本不符合资本巨头的利益。

      当天中午。

      必和必拓、力拓和淡水河谷的驻华国代表,再次前往秦皇岛的蓝星矿业总部。

      只是这一次谈判,双方谈了不到半个小时,就直接不欢而散了。

      因为蓝星矿业的条件非常简单,要求控股三大国际矿业集团,收购的股份份额不低于51%,而且要求全部的控制权。

      加上蓝星矿业给的收购价格,也非常低,双方的谈判过程,用一句话来形容,那就是“话不投机半句多”。

      就在纷纷扰扰中,时间不知不觉之间,来到了11月7日。

      一些比较远的与会者,例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