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纳米崛起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百五十六章 生态与样机(第2/3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场的产品。”

      控制大屏幕的工作人员,立刻打开准备好的宣传短片。

      看了几分钟,整个会场鸦雀无声。

      宣传短片的一开始,是古人们,从蛮荒时代的石刻,再到隋唐时代的雕版印刷术,宋代的活字印刷术,再到现代的光刻技术。

      然后画面一转,又出现原始部落的兽皮编织,再到东周时代的刺绣工艺,宋代黄道婆改良纺织技术。

      最后出现一台设备,在快又精确的编织着一匹“布”,而在布一侧,标准4o/6o纳米的尺寸。

      研究纳米光电子的陈海深,拧了一下自己的大腿,一阵刺痛感,让他清醒过来,他有些惊魂未定地转过头:

      “老王,这东西?”

      王存节也是一脸的不淡定,随即:“这个真的不好说,听说哈佛大学的查尔斯?李波教授,在这方面进行过非常多的研究,只是当年产业界并没有采用纳米线的路线,而是走湿法光刻的路线。”

      而在场的不少人中,包括中科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的研究员陈立桅、湘省大学特聘教授段镶锋、复旦大学化学系教授郑耿峰、水木大学物理系教授范守善,都是查尔斯?李波的学生。

      他们都从事纳米材料的相关科研方向,看完了宣传短片后,就知道燧人公司走的技术路线是什么了,同时也明白了这个技术的关键。

      纳米线半导体的关键,在于材料的大规模标准化生产,如果没有办法提供大规模纳米线材料,那这个技术不可能应用于工业化生产。

      突然陈海深反应过来,然后激动不已的说道:“老王,我明白了,我明白了。”

      “额……你明白什么了?”王存节一头雾水。

      脸色涨红的陈海深,语气微微颤抖:“玻璃光盘的铝纳米线网格,我知道这个纳米线网格是怎么来的了。”

      被一提醒,王存节也反应过来了,同时他心里面掀起了惊涛骇浪,原来燧人公司早有准备。

      又联想到目前已经大规模量产的玻璃光盘,也就是说燧人公司的纳米线生产技术,应该早就可以工业化了。

      在场的人都是聪明人,很快他们就将玻璃光盘和纳米线技术联系起来,推理出燧人公司基本大规模量产纳米线的技术。

      黄修远环视所有人,缓缓开口说道:

      “各位的心里面已经有答案了,没有错,我们公司已经实现了各种纳米线的大规模量产技术,在璃龙光盘上的应用,不过是小试牛刀。”

      他的声音,如同一把大锤,重重的砸在所有人的心脏上,让现场都一片肃静。

      “目前我们已经成功研了纳米线纺织机——缁衣。”

      大屏幕上出现缁衣—1的图像,以及一些技术参数和相关介绍。

      “初代缁衣的加工精度为4o~6o纳米,单台设备每天可以加工73o~115o亿个晶体管。”

      “目前龙图腾的汕美半导体基地、德州半导体基地,已经拥有过12o条芯片生产线,处于试生产有35条。”

      所有人的呼吸都粗重起来,这突如其来的消息,将他们都打得措手不及。

      按照黄修远公布的信息,拥有上百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