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唐扫把星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455章 这才是我的先生(第6/7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晓来劝诫。

      “我知道。”

      黄巢起义为何惨淡收场?

      李自成起义为何惨淡收场?

      就是因为麾下没有人才。

      看看那些成事的……

      李渊有世家门阀作为后盾,人才多如繁星。

      赵匡胤陈桥兵变,完整的接收了一整套班子。

      到了大明开国,太祖皇帝从底层爬起来,一步步的逆袭,少不得他对人才的重视,以及不断修改造反的主旨,用以吸引人才来投。

      李自成造反失败,和他的口号是息息相关的。

      吃特娘,穿特娘,闯王来了不纳粮。

      这不是要重建新王朝的模样,更像是流寇的作风。吃了一处去另一处,就和蝗虫般的,所过之处一片荒芜。这样的势力谁会去投奔?谁会真心实意的为他出谋划策?

      但要说没有世家门阀天下会大乱,至少目前为止这话没错。

      世家门阀出人才,因为他们拥有天下最好的教育环境,家学渊博。而此刻科举式微,不能源源不断的为大唐提供人才。

      所以这一切的根源就在于人才的培养和选拔上。

      人才培养的路子多了,这个大唐才会更加稳健。

      而科举就是完成这一逆袭的关键因素。

      李治对科举重视不够,但武媚掌权后,却对科举分外的看重,目的就是想拓宽人才的来源,削弱世家门阀的影响力。

      贾平安心中明悟,对历史上李治和武媚的那些举措多了理解。

      他抬头,“在你二人的眼中,世家门阀就该永远站在农户的头顶上,不,是站在官吏的头顶上,随后官吏站在百姓的头顶上。”

      李元婴和尉迟循毓默然,默认了这个阶层固化的说法。

      外面,明静和程达在嘀咕。

      “武阳伯那番话引得不少人暗中嘲笑,都说他是不知天高地厚,不知世家门阀的厉害。”

      “看看吧。”程达很是抑郁,“滕王他们应当能劝住武阳伯。”

      “我是农户出身。”贾平安的声音很平静,“从小我就在田地里转悠,玩闹,我总觉着那便是我的天地。”

      前世他也在乡村待了好几年,放牛打猪食无所不做。

      “这个天下为何会如此?我以为原因很简单。学识不公!”

      明太祖一立国,就在全国各处设立学校,强制性的让孩子读书。为何?

      百姓不读书,下面就没人往上走,如此那些权贵官员们将会垄断权力。渐渐的阶级固化,新的世家门阀成型,大明将会再度成为世家门阀的天下。

      何谓阶级固化?

      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会打洞。种地的子子孙孙种地,经商的子子孙孙经商,做官的子子孙孙都是官……

      “若是百姓都能读书。天下多少百姓?就算是蠢,万人出一个人才可好?天下千万亿万人,那人才将会充斥朝中,帝王有无

-->>(第6/7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