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唐扫把星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540章 杨德利大放光彩(第3/4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今年看似够了,可这是预估了今年的收成,若是收成有变……”

    杨德利低着头,“陛下,收成说不准的呢!记得那年下大雪,村里老农都说明年定然丰收。可第二年却是干旱,歉收……”

    君臣默然。

    杨德利竟然能把户部的存粮算的一清二楚,这个不算是本事,但算清楚了之后,还记得清楚,甚至哪个仓库存粮多少他都一清二楚,这个是什么?

    干吏!

    崔敦礼问道:“你如何记得这般清楚?”

    长孙无忌笑了笑,“较真罢了。”

    贾平安这个表兄他略知,众人都说此人较真。

    李治也笑了起来,“上次朕就见识过。不过较真的臣子……朕以为当嘉许。”

    群臣一阵轻笑,气氛很是快乐。

    杨德利抬头,认真的道:“陛下,臣那些年和表弟相依为命,一直吃不饱。粮食于臣而言……就是上天的赏赐,每一粒粮食都不该被浪费……但凡是钱粮,臣一见就不会忘记。”

    李治颔,“每一粒粮食都不该被浪费,这话说得好。宫中每年都要耗费大量粮食,可有浪费的?朕以为必然有。各处的官廨可有?定然也有。

    农户耕种不易,当年先帝在时也曾带着朕和皇子们去耕种,只是做做样子,朕就觉着太辛苦。朕尚且如此,那些年年日日都在地里劳作的农户该如何?”

    他起身走了过来,仔细看着杨德利。

    杨德利有些手足无措,脸红的和猴子屁股似的,赶紧低下头。

    李治不禁笑了笑,“朕记得你,记得你是个较真的人。今日听你说了这些,朕才知晓你还是个干吏。如此朕问你,若是天下的粮食不够了,该如何?”

    高履行看了李治一眼,“陛下,这个题目却大了些。”

    崔敦礼也赞同,觉得皇帝这是心血来潮,想考教一下杨德利。但这等题目该是宰相来作答,他一个九品官,哪里有这个眼界?

    这个好熟悉啊!

    杨德利想起了和表弟酒后探讨大唐根基的事儿。

    那时候他们天文地理无所不谈,表弟那渊博的知识让杨德利如获至宝,记下了许多观点。

    “陛下,什么都行?”

    他还真想回答?

    李治确实是一时冲动,此刻已经有些后悔了。

    但杨德利看样子是想回答,那就姑且听听吧。

    他微微颔,“只管说。”

    杨德利吸吸鼻子,“其实……大唐有许多粮食。”

    “在哪?”

    崔敦礼饶有兴趣的问道。

    杨德利说道:“权贵家中的存粮多的吓人,可从不拿出来……”

    宰相们的脸色有些难看。

    这就是你的主意?

    杨德利继续说道:“最要紧的便是把那些隐户清理出来,还有那些被侵吞的田地……清理出来的话,再加上寺庙那些不纳税的田地,少说每年能多一成多粮食。”

    君臣默然。

    若是每年能增加一成多粮食,那还担心什么?李治现在就敢大手一挥,直接和高丽开打。吐蕃要是敢出手,那就来吧。

    但这个不现实。

    动了这些,就动了大唐的根基。

    “这些不好动。”

    咦!

    李治本以为杨德利就是个不知轻重的,没想到竟然知晓。

    还不错。

    臣子可以较真,但不能不知轻重。

    杨德利抬头,“这些目前不能动。可有一样能动。”

    “什么?”

    “水利。”

    杨德利说道:“大唐各地,就说华州吧,有些前隋修建的水渠都堵了,地方官压根就不管。平日里还行,那次遇到了旱情,结果水渠就成了摆设。”

    他认真的道:“陛下,臣以为,官员都想升官,朝中也定下了升官的准则,譬如说劝农桑,劝学……可臣以为这些都不如一件事……兴修水利!”

    “兴修水利需要钱粮。”

    有人提出了这个问题。

    “可这是一本万利之事。”杨德利忘记了畏惧,瞪着眼睛,“今日耗费钱粮去修了水利……可看看前隋修的那些,数十年了,一直在浇灌着那些田地。数十年啊!每年增收一成两成,数十年能增收多少?值不值修建水渠的钱粮?赚大了!”

    这个是一目了然的事儿。

    可宰相们出身大多不凡,没人意识到这个。以

-->>(第3/4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