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顿时大儒在皇帝的眼中就成了臭狗屎。
  “国子监祭酒……换个人吧。”
  李治自嘲道:“朕本以为大儒去了该好一些,可没想到却多事!”
  李义府看了贾平安一眼,心道此人一番话滴水不漏,后续的三个反问更是如雷霆万钧,堪称是锋锐。
  可贾平安在前些年很是不打眼啊!
  虽然他在百骑做了些事,可在宰相们的眼中,那些不过是鸡毛蒜皮罢了。
  唯有能对朝政施加影响的臣子,才会进入宰相们的眼中。
  贾平安此刻笔直站着,李义府蓦地想到了利剑。
  随即各自散去。
  贾平安走在后面,韩瑗在前方和长孙无忌等人说话。
  “武阳侯,陛下召见。”
  韩瑗回头,眼中多了阴郁之色。
  贾平安回到殿内,李治问道:“昨日朕听郝米说了些财政之事,关乎税制,新学中可有此等学问?”
  当然有。
  后世贾平安做过生意,对各种税务了解颇多。
  “陛下,大唐如今施行的乃是租庸调,便是田地和人口税。此税的根基乃是均田制,有田地分,如此就有税源。租乃田税,庸是徭役,调乃是人头税……”
  大唐的税制啊!
  特娘的竟然能坚持那么多年,贾平安觉得真是个奇迹。
  “陛下,除非出现大规模战乱,否则人口增长必然越来越快……”
  贾平安分析道:“一百万人口,每年新增婴儿那么多,十年后,两百万人口,每年新增婴儿不出意外的话将会翻倍。陛下,田地何在?”
  你们只想到了按照田地和人头收税,可想过田地不够导致民不聊生,导致财政崩塌吗?
  贾平安叹息,觉得这事儿真的糟心,“大唐的田地就这么多,权贵寺庙不缴税,而且他们的田地会越来越多,也就意味着大唐的税源就会越来越少……
  最终他们脑满肠肥,百姓却民不聊生。要紧的是,他们不断兼并土地,一旦土地不敷使用,陛下,财政只是其一,府兵制何为维持?”
  这一棍子给不给力?
  但这事儿并不好办,弄不好就会碰个头破血流。
  让皇帝去碰壁吧。
  贾平安告退。
  李治坐在那里许久。
  “皇后,陛下呆一个多时辰了。”
  武媚闻讯赶来,见李治跪坐在那里,呆呆的看着案几,就近身问道:“陛下,可是遇到了难事?”
  李治抬头,见武媚的眼中多了厉色,就握住她的手,苦笑道:“朕一心想着如何能让大唐长久昌盛,近几年所得颇多,颇为志得意满,可今日贾平安一番话却让朕心乱如麻。”
  “平安……”
  武媚咬牙切齿的道:“陛下放心,回头臣妾便把他收拾收拾,挂宫门外风干。”
-->>(第5/7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