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6章 这到得明年的二月末,三季稻就能够收获了?(第1/2页)
    
	
    
    
    	    好不容易安抚好了这帮左卫的骄兵悍将,牛韦陀也总算是能够松上一口气。
    这才大步地朝着那些已经享用着压缩军粮,此刻正惬意地围在火堆跟前吹牛打屁的将士们走过去。
    看到了牛韦院过来,将士们纷纷起身行礼。
    牛韦陀摆了摆手,似笑非笑地打量着这帮子家伙问道。
    “怎么样,这几日下来,每天一斤压缩干粮可够?”
    “够了,牛将军放心吧,一块干粮一碗热汤下肚,感觉整个人都精神了。
    而且这玩意又香又甜还酥脆,可是比咱们平日里吃的军粮强得太多。”
    “是啊将军,这东西味道那么好,若是日后能够天天吃这玩意,谁还乐意吃那米粥。”
    “将军,这压缩干粮还不用煮,只需要有水或者是热汤,就能够咽得下,的确方便太多。”
    大唐的将士们倒是不会饿肚子,不过,军粮却是自古就传承下来的,小米加酱菜,偶尔来点肉干。
    比如说行军在外,到了吃饭的时候,就会薅点野菜,混着酱菜、肉干一起熬煮,然后再把小米倒进去搅和。
    这,就是大唐将士们的制式军粮,味道实在是好不到哪里去。
    只能说,至少能够吃得饱,能够保证将士们有足够的体力行军作战。
    但是程三郎弄出来的这种压缩干粮,则让将士们品尝起来,觉得简直就如同难得的人间美味一般。
    而且这种压缩干粮不但味道好,方便携带,而且还是熟食制品。
    万一紧急行军,无法埋锅找燃料造饭的时候,将士们一口干粮一口水,一边吃一边走都没问题。
    牛韦陀站在跟前,看着这些兴奋得眉开眼笑意犹未尽的将士们,话里话外,全是对这压缩干粮的褒奖之词。
    他也忍不住咽了口唾沫星子,不禁有些唏嘘,如果不是为了安抚那些吃小米的将士。
    自己肯定也更乐意吃那种处弼贤弟搞出来的压缩干粮,不但滋味很棒,而且十分的便捷。
    不过,自己作为一军主帅,自然要以身作则才是,不然如何服众。
    还好,等队伍进抵到潼关之后,就会回师长安,等回到了长安。
    嗯,去处弼贤弟那里蹭顿猪肉宴去,那玩意可比这压缩干粮香太多了。
    #####
    李德奖站在交州城外的高坡之上,一旁则是交州都督顾达,四十出头,年富力强。
    看着那已然正在田地里边耕作劳碌的交州百姓,还有那些跟随着李德奖他们来到了唐境的汉民。
    看着那一块块犹如镜面一般倒映着碧蓝天穹的水田,顾达的心里边也同样是升腾着一团火焰。
    他追随李靖东征西讨多年,立下了不少的汗马功劳,而且颇得李大将军照拂。
    便是这交州都督的位置,也得益于李靖大将军的举荐,而他来到了这交州也才不过一年多的光景。
    一直寻思着,怎么才能够干出一番大事业,能够受到天子赏识,希望能够更加一步。
    说不定有朝一日能够封妻荫子,遗憾的是,林邑国已是大唐藩属,主动挑起边衅,那可是要被打板子的。
    而在民治这一块上,他却没有太大的建树,一来,交州都督府所管辖的州县人口实在不多。
    所以,税赋收入,在大唐的各州里边,可以说是完全排不上号的。
    只是因为这里东抵南诏,南抵林邑,算是要害之地,才会设立都督府。
    而之前,李德奖这位自己昔日恩公的二公子蹿到了自己的地盘来,叽叽歪歪什么他要到林邑国一行。
    说是要去搞点好宝贝过来,顾达只当这位又在瞎胡闹,毕竟昔日在李靖身边的时候。
    就知道这位李二公子很不着调,成日就想着去浪荡江湖,行侠仗义。
    顾达好言相劝,奈何李德奖执意南下,顾达也只能好酒好肉的招待,又派人将他们送到了林邑国的交界。
    这一去,就差不多一个来月,这让顾达揣揣不安,已经寻思着是不是给李大将军去封书信,告达大将军你家二公子流窜入林邑之后行踪不明。
    倒不曾想,这边才刚刚寻思着要动笔,就有信使从南边匆匆地赶来,送来了一个天大的喜讯。
    李二公子,真的在林邑国中部,寻找到了一种可以一年三熟的稻谷,并且,还带来了七户精通各种这种三季稻的汉民农户。
    收到了这个消息的时候,顾达第一个反应是不可能,第
-->>(第1/2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