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唐第一世家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962章 但是做事,还是得看咱们家三郎的(第1/2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李世民欲言又止半天,最终还是开口言道。

    “程三郎,于卿家,你们二人可要好好辅佐太子,编撰此书,为天下百姓谋福。”

    “微臣领旨,微臣定当竭尽全力,以报陛下隆恩。”程处弼与于志宁赶紧推金山倒玉柱地拜倒在地。

    长孙无忌不知何时,已经悄然地退回了列班,饶是他极力地控制情绪。

    可是那隐隐青的脸,还是暴露了他内心的不平静和不爽利。

    至于褚遂良、孔颖达等人脸色也份外地难看,看样子,编撰这《大唐药典》之事已与他们无缘。

    太子殿下主持编撰也就罢了,他们好歹还能厚着脸皮去找陛下,参与其中,蹭些功劳啥的。

    可是现在,陛下却让于志宁与程三郎二人负责辅佐太子编撰。

    问都不用问,就他们与程三郎这个粗鄙武夫之间那不可调和的矛盾。

    打死他们也没有办法放下斯文人的尊严和矜持去舔这个糙老爷们。

    而程三郎这个混帐玩意,也不可能会同意自己等人掺和到这《大唐药典》诸事之中去。

    “太子看来总算是有了些城府了。”虞世南朝着身边的房玄龄小声地言道。

    房玄龄眼角的余光打量着那位坐在陛下下的太子殿下,此刻,这位大唐的国之储君,总算是按捺住了激动的情绪。

    目光却落在了那位正在退回列班之后,老神在在的程处弼身上。

    不禁忆及这段时间,二郎提及的事关于程氏大学医科这段时间忙的场面。

    房玄龄这才慢悠悠地低声言道。

    “兴许吧,不管怎样,陛下这么做,对于我大唐的安定,都是有好处的。”

    “正是此理,只是,某位殿下若是听到了这个消息,想必会很不乐意。”

    房玄龄自然知道,虞世南口中的某位殿下,就是那位肥得流油的大唐四皇子,魏王李泰。

    不过,魏王李泰就算是心情再不好,又能如何?

    自太子殿下足疾痊愈以来,陛下对于太子殿下的态度,可是比过去改观了太多。

    过去,自己就没有看到过陛下面对太子和颜悦色的时候,甚至让房玄龄觉得,太子与陛下之间。

    完全就是君王与臣子,没有掺杂半丝的亲情。

    而现如今,陛下对于太子,父子二人之间的互动可是多了许多。

    哪怕是当着臣子的面,陛下也经常能够展露笑颜。

    而非昔日,即便太子无过,孔颖达、张玄素等人肆意弹劾,陛下也会站在臣子一边。

    认为太子就该有过则改,无则加勉。

    站在臣子的角度,房玄龄自然很希望,陛下与太子这样的亲切关系能够持续下去。

    将那编撰《大唐药典》之重任,交给了太子还有两位乐宫属臣之后。

    李世民也对那位正在负责编撰《括地志》的四儿子李泰的兢兢业业的工作态度表达了肯定。

    下旨赏赐魏王李泰绸缎五千匹,金五千斤,以勉励魏王李泰继续努力,争取早日把《括地志》编撰完成。

    #####

    等到了散朝之际,一干臣工们缓步离开了温暖舒适的两仪殿,朝着宫外行去。

    一面前行一边三五成群的议论纷纷。

    “陛下虽然恩准了太子的请求,但是陛下对于魏王圣眷未衰。”

    “呵……谁能说得准,指不定这是陛下为了平衡,顺便给太子增加压力,才会这么做。”

    “唉,太子的足疾,明明已经……”

    “诸位,这可是宫禁,莫要胡言乱语。”

    “可惜了,这《大唐药典》,居然会交到程三郎那小子手上。”

    “分明是东宫早就开始谋划此事,就是为了杜绝此功为他人所夺。”

    “应该不是东宫吧,老夫在东宫,也有几位朋友,可却从未听他们言及过此事。”

    “如今的太子,想必也对于东宫诸臣工,已然起了防备之心。”

    “有道理,甚至有可能,东宫诸官里,就只有程三郎还有那于志宁二人知晓。”

    “十有**是这样了。他程三郎身为太常寺少卿,督太医署事。”

    “如今那小子把那太医署经营得犹如铁桶一般,便是太常卿都插不上手。”

    “此事定然是他和那于志宁向太子献策之后,先在太医署做出了成绩,再往上一递。”

    “如此一来,便是连长孙吏部,也都不好意

-->>(第1/2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