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这些家族确根本不把刘家放眼里。
  刘理无奈,只得为刘信找了一个同样是商人的家庭。
  崔家的崔先程的幼女崔颖。
  这也是刘建的生母。
  崔家虽然不比刘家巨商豪贾。
  但是经崔家三代经营,如今也算是小有成就。
  和刘家也算勉强门当户对。
  不过无论是刘家还是崔家。
  被士绅接纳,被那些书香门第看得起。
  步入圈子。
  才是刘家和崔家这类商业世家最大的追求。
  只不过也是因为商人出生。
  所以无论是刘家的子弟还是崔家的子弟都不能参加科举。
  甚至不能读书识字。
  至少三代以内如此。
  如此读书识字,参加科举,带领两家步入士族圈子的重任,就落在了刘家第四代嫡长子刘建的肩膀上。
  刘建倍感压力山大。
  如今已是正统元年。
  按理说今年是有一场科举的。
  只不过如今刘建才十六岁,要到明年才能参加童子试。
  之后隔一年在参加童试成为秀才。
  到正统三年参加乡试获得举人。
  如此才有资格参加正统四年己未科的科举。
  最早也得四年后去了。
  不过对于参不参加科举。
  刘建也有不同的看法。
  正因为刘建来自后世。
  对于之后几百年的历史展,了然于心。
  如今虽然大明还当强大。
  但是这已是最后的余晖了。
  正统十四年,土木堡之变。
  就是这刚刚登基的朱祁镇成为了俘虏。
  虽然最后大明平安度过危机。
  不过从这之后,大明便开始走上了下坡路。
  虽然后来偶有小成。
  也有成化犁庭,嘉靖平倭,万历三征等强悍之时。
  但是这多是回光返照,不能更改大势。
  而这时大明称为泰西之地的欧洲诸国确逐渐走出了中世纪的枷锁。
  绽放出了文艺复兴的光芒。
  再加上就是本世纪末那场由伊比利亚半岛葡萄牙,西班牙两国开启的大航海之路。
  让欧洲成为了未来五百年世界的中心。
&
-->>(第2/4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