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你好,1983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三十章 关键时刻掉链子(第3/4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mp;emsp; 这家伙,就知道吃大锅饭混日子!

      刘青山摇摇头:“杆子叔,咱们这合作社,最少是十块钱一股的。”

      张杆子也连忙顺杆子往上爬:“青山啊,那你借给俺八块钱,等分赃的时候,俺再还给你。”

      “分什么赃,那叫分红。”

      老支书手里的小烟袋,不轻不重地在张杆子脑袋上敲了一下。

      张杆子也不敢吱声啊,人家是他亲二叔,叔叔管教侄子,天经地义。

      再说了,年年的救济粮,还在二叔手里掌握着呢。

      当面借钱,刘青山是肯定不会这么做的,到时候,万一别人家也都伸手咋办?

      他倒不是怕大伙借钱,主要是想通过入股的形式,把大伙都拧成一股绳。

      毕竟,真金白银掏出来了,谁都得上心不是?

      于是他又解释了一下,除了资金入股之外,还有劳动力也可以折算成股份,土地和生产资料等等也可以。

      最惨的还是张杆子这样的,又没钱,又舍不得出力气。

      不过,或许是这种和大锅饭相似的情形,引起了他美好的回忆,所以最后张杆子咬咬牙,还是以劳动力入股。

      再加上晚上,刘青山偷偷给他送过去的八块钱,也终于成为合作社的正式一员。

      几天下来,小小的夹皮沟,不到三十户人家,一共筹集了资金:两千八百二十元。

      基本上,算是把各家各户的家底,全给清空了。

      刘青山也忙活了好几天,总算是核算出来各家各户的占股情况:总资金,也达到了三千块。

      多出来的那一百八十块,落到了山杏身上,是刘青山帮着小家伙出的。

      既然当哥,那就不能白当。

      劳动力入股,十分踊跃;倒是土地入股,则比较少。

      这方面,刘青山也不强求,村里还不少机动地呢。

      而且他太了解,华夏农民对于土地的感情。

      最后,除了刘青山和爷爷刘士奎家,就只有山杏家的责任田和张杆子的,用土地入股合作社。

      刘青山家里呢,他是觉得种地太辛苦,母亲身体不好,以后就不要下地干活了。

      而张杆子呢,则是懒得种地,就算是种了,地里荒得叫人看不下眼,草比苗长得还壮呢。

      这时候,老支书又想起一件事来:“还有山上的护林员哑巴呢,也是咱们夹皮沟的人,不能落下。”

      这位护林员,刘青山他们都得叫哑巴爷爷。一年四季很少回村,回来的时候,总是乐呵呵地,给孩子们带来山里一些有趣的玩意儿,很受孩子们的欢迎。

      于是,把哑巴爷爷也算上,土地直接入股,反正老头在山上,土地也是给别人种。

      随后,刘青山和老支书以及队长叔一起,拟定出合作社的章程,这件事,算是彻底敲定。

      接下来就要开始落实了,塑料大棚,塑料是关键,还有搭建棚子的竹条,当地不产竹子,也不知d县里生产资料

-->>(第3/4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