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
  两个人出了供销社,互相对视一眼,张国富叹了一口气:“咱们爷俩还是先回村吧,把钱都退还给各家,这大棚看样子是搞不成了。”
  刘青山早有思想准备,倒是一点不灰心。
  他知道,塑料大棚虽然从五十年代就有了,但是一直没有普及。
  主要原因,就是因为国家物资匮乏。
  这两年虽然好了一些,但也只是一些大城市的郊区,才渐渐开始兴起。
  于是,他反过来乐呵呵地开导张国富:“队长叔,做事情哪有全是一帆风顺的,动不动就摔耙子,张罗散伙,那是猪无能的做派,您这名党员,要有战胜一切困难的决心和勇气。”
  “你小子,会编排人了是吧,俺这腾腾上火,你还有心思逗闷子,别以为俺不敢踢你。”
  张国富作势扬扬脚,刘青山笑嘻嘻地往后躲着:“叔,有困难,找县长啊。”
  “这……这不好吧,县长那么忙,咱们就不要去给添麻烦了。”
  张国富立刻怂了,怕见官,是当时百姓一种普遍的心态。
  刘青山的心态,却大不一样。
  他从兜里摸出烟,给队长叔点上一根,跟着说d县长忙的也是县的工作,咱们夹皮沟归县里管吧,所以,这件事也就归县长管,属于县长的本职工作,怎么能说麻烦呢?”
  嗯,好像是这个理儿。
  张国富都被他给绕糊涂了,狠狠嘬了两口烟:“走,去县政府找郑县长去!”
  于是,两个人又骑上自行车,直奔县委大院。
  既然叫大院儿,占地当然不少,除了县里的五大班子在这之外,另外还有好些个局机关,也都在这里办公。
  中间是老旧的铁栅栏大门,门上有个圆拱,上边还焊着五个大字:为人民服务。
  这绝对不仅仅是一句口号。
  旁边开着一个角门,到了门前,张国富又要打退堂鼓:“青山,要不,咱们还是回去吧?”
  “叔,咱们这是正经事。”
  刘青山率先推着自行车,进了角门,刚穿过门洞,迎面就被一个胳膊上戴着红箍的老头给拦住。
  那老头穿着灰色的半袖衫,戴着蓝帽子,表情严肃问道:“介绍信呢?”
  在查看了一番之后,他眼睛一瞪:“你们这是去生产资料的介绍信,跑我这浑水摸鱼来了,不知道我老孙头,生了一双火眼金睛吗?”
  “大爷,通融通融。”
  刘青山连忙递烟,把情况简明扼要地说了一遍,那位孙老头烟也不接,板着脸,就是不肯放他们进去。
  幸好,刘青山早有准备,也不跟这位孙老头吵吵,人家这是认真履行本职工作,没毛病。
  “大爷,您看,这是前几天,郑县长去俺们村里,给俺送的奖状,还说了有事可以来这找他呢。”
  刘青山将带来的奖状递过去。
  这玩意有时候比介绍信都好使,所以他才会有备无患的。
 &
-->>(第3/4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