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明镇海王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925章,文化上的认同才是最牢固的(第2/3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极的融入大明的统治。

      所以象林省也是以种植园经济为主,大量的种植园遍布整个象林省,大量的使用奴隶进行耕种。

      至于郑和行省,情况又有所不同,郑和行省地理位置特殊,处在麻六甲海峡这里,人口稀少,大明在这边一方面是修建海峡城市,控制麻六甲海峡,展港口经济,另外一个方面也是在推行种植园经济。

      最特殊的还是要算这交趾,交趾这里的人口非常多,在以前还是安南国的时候,安南就算是整个南洋地区的数一数二的强大国家,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因为这里的人口众多。

      尽管经过了去年大军的一番杀戮,但是这里的土著依然非常多,尽管有大量的移民过来,但是人口结构上面,本土土著的人口依然还是占多数。

      这也就导致了在交趾这里,种植园经济并不盛行,主要还是以小农经济为主,种植园经济无法盛行起来。

      阮大自然是不明白朝廷为什么要强制要求他们这些本土土著的孩子去上学的深意了,说到底还是为了巩固大明在这里的统治。

      在永乐朝的时候,大明曾经就统治过这里,但是很快又失去了对这里的统治。

      其中有几个很重要的原因,一个是大明当时在这里的统治主要还是依靠本地的这些士族门阀,他们忠于大明,大明的统治就稳固,他们一旦有野心,大明在这里的统治就要崩溃掉。

      这就好比是以前西南土司的问题,土司就是一方土皇帝,是不是闹一闹以此向大明朝廷这边要好处。

      当时,大明在交趾这边统治,比起西南土司来还要更严重,因为这里的士族门阀比土司的力量还要更加强大。

      另外一个主要还是汉人太少,西南地区好歹还有很多的汉人,所以土司尽管反复无常,但是大明还是能够有力去镇压。

      交趾这里的汉人少,大明朝廷除非是长期驻军,否则是根本无力镇压本地的这些叛乱的,久而久之也就失去了统治这里的兴趣了。

      正所谓得其地不足以供养,得其民不足以使令,说的就是这种情况了。

      此外,文化上的差异也是极其重要的因素,虽然大明对这里的影响非常大,这里使用的文字也是汉字,但读书识字的人太少了,自然不足以像中原地区一样,形成文化上的认同。

      吸取了这些教训,刘晋在扫荡交趾的时候,自然是采取了针对性的措施。

      先就是沉重的打击交趾本地的士族门阀,不仅仅出动大明军队清理这些士族门阀,同时还派遣了朝鲜、倭国武士团扫荡,狠狠的打击了本土的这些士族门阀势力。

      没有了这些士族门阀,就等于是没有了领头羊,剩下的普通老百姓,根本就翻不起什么风浪,随便给点税赋上的甜头,有吃有喝就足以让他们接受大明的统治。

      其次就是委派流官,整个南洋几省,所有的官员都是从大明委派过来的流官,甚至于连官府的衙役、差役等等当中都有大量退伍的大明士兵来充当。

      尽管一开始遇到了诸多的问题和难题,但因为是委派的流官,断绝了本土这些人掌握权力的机会和可能,统治就更加的稳固。

      接着最重要的就是文化上的同化和融合,和西域、河中地区一样,大明在这里也是全面推行汉家文化,全面推行大明化的政策。

      要求所有人必须改汉姓取汉名,学习大明官话,学习大明文字,行大明礼仪,过大明节日,尊孔孟之道。

    &am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