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秋,Jmca的审稿邮件,我已经转了,你查收一下。”陈婉清道:
“审稿其实挺简单的,你的文章之前不是也收到过三条意见吗,就按照类似的写法评论一下就行了。”
许秋点点头,打开电脑的邮箱。
最新的一封邮件,正是来自陈婉清的。
邮件经过两次转,标题已经变成了“Fw:Fw:……”
大多数的邮件系统,转一封邮件就会在标题加上一个“Fw:”或者“Fwd:”前缀;
而回复一封邮件就会加“Re:”前缀,如果转或者回复的次数过多,前面就会有一长串。
对于这一点,魏老师有强迫症,只要前面带冒号的过两个,他都会删除到只剩一个为止。
许秋点击打开邮件,里面没有内容,只有一个附件文件。
是pdF格式的,文件名是Ta-aRT-11-2oxx-o1xxxx。
下载pdF文件后,投又新建了一个woRd文档,把pdF的文件名复制过来,后面加个“ments”后缀,然后同时打开两个文件。
……
开始审稿。
之前投文章都是看别人给他写意见,这回终于轮到他来评审其他人了。
Jmca是Rsc旗下的期刊,虽然是二区,但档次还是二区中偏上的,影响因子1o左右。
陈婉清之前第一篇文章就是投的Jmca,结果被秒拒,后面转投acsamI,也是被拒。
不过有个审稿人的意见存在问题,在魏老师申诉之后,奇迹般的被接受了。
许秋先从头到尾的翻看了一遍pdF文件,一共有28页。
第一页是投稿稿件的基本信息,包括:
期刊名称,Jmca;
投稿Id,也就是pdF文件的文件名;
文章类型,是paper,类似于artic1e,这样的文章新意一般,内容比较多,篇幅较长;
投稿日期,就是前几天;
作者列表,一共九个作者,每个人都标注出了具体的学校、院系或者研究单位的名称。
一作和九作都是华科大的,基本可以确定是国内同行投的文章。
第二页,是Jmca的审稿要求。
先是讲了讲Jmca这个期刊如何如何的厉害,要求文章要非常有新意,非常有质量,才能在上面表;
然后又说它们的拒稿率大约在8o%,审稿时间是1o天,如果有特殊情况要延长时间也可以和编辑讲。
之后还打了个广告,点以下链接“.rsc.org/xxx”,买他们的纸质版期刊可以打七五折。
最后是编辑和主编的签名和联系方式。
整整一页,大多数都是废话。
不过许秋第一次看,有点好奇,还是认真的读了一遍。
成功的浪费了五分钟。
翻到第三页,是cover Letter。
许秋好奇的问了下陈婉清:
“之前不是说这个是只有编辑才能看到的吗,怎么审稿人也能看到。”
她歪了歪脑袋,说道:
“可能Jmca属于特例吧,我审wei1y旗下的期刊,就没有这样的情况。”
行吧,这也不是什么大问题,许秋不再纠结。
之后的内容,就是二十几页的正文和支持信息了,单栏显示,没有排版。
和他自己写的文章草稿差不多,没有什么特别之处。
许秋阅读标题、摘要后,初步判断,这文章主要的新意,是合成了一种新型小分子给体材料。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他们做的给体材料是小分子,而非常见的聚合物材料。
也就是说,他们的体系是全小分子有机太阳能电池,因为受体材料富勒烯衍生物pcBm也是小分子。
全小分子体系,这在有机光伏领域中也算是一个分支,就是比较冷门,研究的人并不多。
主要还是因为器件的性能做不上去,没有基于聚合物给体的体系高。
果不其然,许秋看了眼他们的效率,只有6.8%。
但搞科研嘛,再冷门的领域,也总有人在做的。
……
审稿和平时看文献略有不同。
平时看文献的话,可以一目百行,只挑有用的地方看,但审稿是要认真阅读
-->>(第1/2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