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我有科研辅助系统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百七十七章 引路人(求订阅)(第2/3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低下了头,说道:

    “师兄,我有些迷茫。”

    “科研方面的?还是?”许秋试探问道。

    “嗯,算是科研方面的吧”韩嘉莹轻轻点了点头。

    “这样啊……”许秋陷入思考。

    有了这样一条明确的线索,他分析起来就简单多了。

    他经过这半年多的科研工作,自认为对科研还是有一些心得的。

    如果学妹是其他方面的问题,那还真不好分析。

    许秋认为科研之路是一个漫长的旅途,它的一个重要的临界点,是博士毕业,在博士毕业前,都可以视为科研的前期。

    正常入学的学生,18岁进入大学,本科四年,硕士三年,博士三年。

    等博士毕业的时候都已经28岁,接近3o岁了,但科研之路才刚刚入门。

    科研的前期,他认为又分为三个小阶段。

    第一个阶段,主要是初入课题组的入门阶段,要学习各项基础技能,包括做实验、看文献、写论文、熟悉仪器操作、处理各种实验意外事件等等。

    这个阶段是有对科研的好奇心、新鲜感加持的,因此大多数人都能够顺利通过,区别只是花费时间的多少罢了。

    就拿魏老师课题组的情况来看,目前除了不怎么能见到人影的程明波外,其他所有人都越过了这个阶段。

    许秋在天赋、努力和系统的三重加持下,只用了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就通过了这个阶段。

    而韩嘉莹稍慢些,花了差不多两三个月,也在实验室中站稳了脚跟。

    第二个阶段,是一个承上启下的过渡阶段。

    在学会各项技能后,就要自己独立进行科研了,导师或者师兄师姐们可以提供一定帮助,但这个帮助终究是有限的。

    这个阶段的主线,是要找到自己未来的道路,难度的话因人而异。

    大多数人在这一阶段,都会面临实验连续失败的困境,对科研本身的质疑,或是其他方面的打击,难免会陷入迷茫期。

    比如,学姐初入实验室的时候,实验就一直失败,怎么做器件效率都只有1%的样子,再加上来自魏老师的压力,就陷入了一段痛苦时期。

    好在她成功熬过了这个阶段,峰回路转,收获了自己的第一篇文章。

    之后,她也认清了自己能力,选择委曲求全,虽然嘴上念叨着要am,要scI一区,但身体却诚实的在scI二区灌水。

    以她的情况来看,将来多半不会继续做科研,而是会朝着工业界展,也就是进入科技企业的研岗位中。

    不一定要和有机光伏直接相关,只要稍微有些关联,像其他半导体行业、有机场效应晶体管oLed等领域,培训一段时间,顺利转行的问题也不是很大。

    田晴和段云,他们两人对科研看的比较淡,主要目的是拿一个学位,而且也各自有后路可退,心态相对比较轻松。

    许秋和吴菲菲的选择比较类似,虽然两人的研究领域不同,但都是试图走出一条不同寻常的路来,永攀高峰,挑战自我。

    第三个阶段,是每个人根据他在第二阶段的选择,分化出不同的未来展路径。

    或是继续坚持科研的道路,或是为转行走入其他展路径做准备,或是一直迷茫,停留原地。

    目前,许秋认为韩嘉莹的状态,就很像是处于第二阶段的迷茫期内。

    许秋也曾经迷茫过,但那个时间并没有持续太久,他很快就从中走了出来。

    一方面是因为学姐的解惑,另一方面也有系统的原因。

    抛开高阶实验推演、模拟实验室这些功能,系统存在的本身就是一种精神支柱。

    让他觉得未来可期,付出必有回报。

    当一个人坚信他在未来能够攀上高峰,那他多半就能够做到。

    但学妹没有他的机缘。

    那么便由他来做这个引路人。

    当然,如果她是个科研废材,那这样的指引,反而是害了她,把她带入歧途。

    不过,许秋客观评价,学妹的科研天赋在同龄人里面非常突出,他自认抛开系统的加成,不会比她强太多。

    这样的一个人才,可不能轻易埋没。

    ……

    虽然分析了很多,但是现实时间并没有过去多久。

    因为很多内容,包括他对科研的理解所形成的一套理论,是许秋之前就想琢磨出来的,一直都在脑海中。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