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我有科研辅助系统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百零四章 被人捷足先登?(求订阅)(第1/2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中午饭后,许秋意外的接到了魏老师的电话。

    “有一篇审稿,pdI系列的,和你之前提的想法有点像,我你邮箱了。”魏老师言简意赅,语气严肃。

    “3维pdI分子?”许秋一惊,忙反问道。

    “对,不过他们的提法不同,你仔细看看吧。”

    “嗯,好。”

    挂断电话后,韩嘉莹关心道:“师兄,怎么啦?”

    “一篇pdI的审稿,魏老师说他们和我们的实验想法很类似。”许秋回了一句,然后打开邮件,查收审稿文件。

    “唔……这样啊,我也来看看吧。”学妹将椅子搬到他的旁边,许秋往里面挪了挪,让出来一些空间。

    他们投的期刊是Jacs,标题是“一种星型pdI电子受体用于高效有机太阳能电池”,材料命名为Tpa-3pdI,分子结构是中间三苯胺,旁边每个苯环上连接一个pdI分子。

    许秋叹了口气,对方的工作确实和他的想法有很大的相似之处。

    他当初是受到富勒烯衍生物的启,富勒烯是一个球状分子,在三维空间尺度上都可以实现良好的电荷输运,而pdI分子为平面型的,只能在二维平面上传输电荷。

    因此,他构想了一个分子,其中间有一个共轭的核心,外面连接若干pdI分子,即可模拟出富勒烯的结构,这也就是3d-pdI的概念。

    没曾想,他的实验才刚刚起步,别人的文章都已经出来了。

    接续往下翻,来到光电性能一栏——效率只有4%。

    “这么低,也能叫高效?”韩嘉莹问道。

    其实这也是许秋的第一反应,不过他转念一想就明白了,解释道:

    “富勒烯里面8%、9%不少见,甚至他还做到了11%,但对于非富勒烯领域? 能达到6%以上的都是凤毛麟角。

    在比较的时候? 通常要横向进行对比,况且这篇工作的主要卖点? 是三维或者说星型这个概念? 4%的效率虽然不高,但是至少证明器件是可以正常运转的? 这个概念是可行的。”

    韩嘉莹若有所思的点点头。

    又翻看了一下文章中的图片,许秋做出了初步判断? 这工作还是可以Jacs的。

    那么问题来了? 该怎么处理这篇稿件呢?

    ‘是正常审稿,还是把稿件拖一拖,或者直接给出拒稿意见,甚至拖一拖再给拒稿意见呢?’他陷入了纠结。

    在那一瞬间? 他都已经想好了拒信的模板:“工作不好? 效率太低,BaLaBaLa……建议转投acsamI。”

    总之,挑毛病总是能挑出来的。

    纠结了没多久,许秋摇了摇头,抛开杂念? 决定正常审稿。

    别人的科研想法和他相同,抢先表了工作? 虽然遗憾,但没必要为之抛开自己的原则。

    作为一名科研工作者? 还是要纯粹一些,坦荡一些的。

    况且? 其他人只是领先了一时? 他也不是没有弯道车的机会。

    这个概念被他们提了出来? 只能说明他们先走了一步,但最终还是要在器件性能这方面见真章的。

    确定了这一点后,许秋沉下心来,认真审稿。

    “师兄,这文章怎么说?”

    “给个大改吧,毕竟是Jacs嘛,要求自然要高一些。”许秋笑了笑道:“他要是投acsamI,我就直接让他过了。”

    最终,他要求对方补充包括TRpL之类的若干实验,还问了几个实验细节方面的问题,然后把审稿意见直接给魏老师。

    至于魏老师会不会有一些其他的想法,比如拖稿件,或是把意见改成拒稿之类的,那也不是他能够左右的。

    这次审稿,许秋的收获还不少:

    先,他熟悉了3d-pdI系列分子整个合成反应的路径,可以供他参考,或许可以少走一些弯路。

    其次,是产物产率的问题,最后一步反应,也就是获得最终目标产物,3d-pdI分子的时候,产率只有4o%,这可能也是他要面临的问题。

    再次,他们用到两种给体材料,一种是常规的pce1o,效率3%,另外一种是p3Tea,效率4%,而这两种给体材料和pcBm共混后的效率pce1o是高于p3Tea的。

    这说明在给体选择上,非富勒烯受体和传统富勒烯衍生物的要求并不统一。

    基于这一点,他在

-->>(第1/2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