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4 许秋又出圈了,幕后推手竟然是……(求订阅)(第2/8页)
标样材料。
  很多无力自主开新材料的课题组,就会买标样材料做一做三元、稳定性之类的边角料工作。
  因此标样材料是不愁卖的,这也是许秋让蓝河光电公司最开始备货的时候,优先做ITIc、IeIco的原因。
  另外,IdIc系列好卖很容易理解,毕竟是现阶段性能最好的材料嘛。
  在其他课题组开出来的材料中,许秋注意到有最新报道的,一种名为coi8dFIc的非富勒烯受体材料还挺有意思的,已经被他列入了重点关注的目标。
  coi8dFIc的分子结构,有些类似于之前徐正宏课题组在nc文章报道的dBc-Ic。
  中央d单元同样是采用非完全共轭稠环的结构,三个TT单元先经由碳碳单键连接,在两个连接处,再分别用一个氧原子和一个碳原子延伸出来,和周边的两个TT单元形成一个非共轭的六元环,六元环上的碳原子上是sp3杂化的,可以引入两个侧链。
  末端a单元,采用的是许秋他们开的IcIn-2F单元。
  这个材料是由国家纳米科学技术中心的李丹课题组开出来的。
  他们连续报道了两个体系,分别是二元的体系,还有三元的体系,器件效率分别为和两篇文章均表在期刊上,也就是之前提到的举国之力推举的一本期刊。
  许秋推测他们把工作表在这里,可能也是有完成上面任务的因素。
  当然,他们也算是吃到了一波红利,后面变为综合类一区了嘛。
  而且,这两篇文章都非常的短,他们表的格式是“shortmunication(短通讯)”。
  本来相较于正常artic1e格式的文章munication就够短的了,一般是三千个单词左右,三到五张图片的样子。
  而现在这个shortmunication更夸张,正文只有两页半,全文就一张图片,整合了分子结构、光吸收光谱、荧光光谱、J-V特性曲线以及eQe曲线。
  不过,实验方面的工作量其实也没少太多,因为其他的表征测试也是做了的,包括光源gIwaxs,电镜Tem、aFm,电荷迁移率scLc,只是被放在了支持信息中,里面有足足2o张图片。
  当然,文章短不短的,对许秋来说也无关紧要。
  他主要关注到三个点,即coi8dFIc体系具有“窄禁带宽度”、“高电流密度”、“对膜厚不敏感”的特点。
  coi8dFIc的禁带宽度只有1.26电子伏特,光吸收带边可以达到1ooo纳米,已经接近硅的禁带宽度了,常温下本征半导体硅的禁带宽度为1.12电子伏特。
  也因此,基于coi8dFIc二元体系的器件,短路电流密度就高达26毫安每平方厘米,三元体系更是达到了28毫安每平方厘米,比许秋现阶段拿到手的y系列受体都夸张。
  当然,高短路电流密度也是有代价的,那就是开路电压偏低,只有o.68伏特。
  不然,给这种电流密度配上一个o.8伏特以上的开路电压,打破现阶段世界纪录的课题组就不是许秋,而是李丹课题组了。
  同时,coi8dFIc还兼顾了IdIc系列的优点,在制备厚膜器件时,器件性能的衰减幅度较小。
  因此
-->>(第2/8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