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7 《自然》还是《科学》,这是一个问题(求订阅)(第6/7页)
话,像这种门槛不算太高的岗位,大概率会涌入一大堆人,进而让整体薪资水平回归正常。
  而且,段云走的时候是开开心心的,回来的时候是面无表情的。
  估计内心也在纠结吧。
  选择回去,面临的就是一个比较安逸的,可以躺平的工作,上限不会太高,可能每个月拿着几千块的工资,晋升无望,日子差不多是每天喝喝茶刷刷页游,偶尔教导教导学生,做做实验。
  如果拼一把,留在一线城市,比如去华威或者魔都的那家创业公司,上限会高一些,但可能非常辛苦,也可能因为中年精力不足被优化而失业。
  插一句,【 app 】真心不错,值得装个,毕竟书源多,书籍全,更新快!
  田晴上周写文章的度突然加快,“三个ho摸能级差线性变化的,非富勒烯体系的电荷输运机制研究”工作的文章,当前进度已经达到九成,目标期刊acsa迷。
  她这种就属于间歇性的努力,有时候想做科研了,就多投入一些精力,不想做科研了,就少投入一些精力。
  陈婉清没有汇报,组会划水+1。
  许秋也没有汇报,组会划水+2。
  因为上周许秋做叠层器件的那几天,魏兴思格外的勤快,每天都往实验室跑好几回,一见面就问许秋的结果怎么样。
  每次许秋刚到手的结果,魏兴思都可以第一时间了解,所以他也就没有必要再重复去讲一遍。
  韩嘉莹继续撰写h5给体材料的文章,目标期刊Jmca,当前进度八成半。
  另外pTQ1的工作,只差光源数据,下周就能拿到手补齐数据了。
  刚好学妹手上的Jmca文章投掉后,可以无缝衔接,撰写新的文章。
  这次的pTQ1工作还是非常有意义的,开了一种结构简单、合成步骤比较少的给体材料,同时还保持了优秀的器件光电性能。
  韩嘉莹之前表示:“这个工作让师兄来写文章的话,可以两人共一,谁在上面,谁在下面都可以。”
  许秋想了想,还是决定让学妹自己写,他最近还是有些忙的。
  这篇工作倒是可以投一篇大文章,可以试一试am或者nc之类的。
  毕竟这个实验想法也是在若干个实验想法中,经由模拟实验室筛选出来的优质成果,不能浪费了。
  某种程度上,也是许秋脑海中一大堆科研成果,经由内卷而得到的一个“卷王”级别的科研成果。
  许秋突然现,好像很多东西都可以内卷的模型来解释。
  内卷似乎是一种比较泛用化的模型万物皆可内卷。
  邬胜男帮魏兴思写的杰青基金申请书已经完成,许秋上周帮忙看了看,写出来的本子还是不错的,主要也是因为中途两人也有过多次的讨论,所以博后学姐的方向没有跑偏。
  实验方面,她在江弯那边合成的coi8dFIc等材料,目前进度七成。
  自己的FoIc材料,已经合成完毕,开始计划制备半透明器件。
  莫文琳上周同样没怎么做实验,继续专心整理基于J2:pce1o:IeIco-4F的体系
-->>(第6/7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