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我有科研辅助系统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464 欧气满满的学妹,现实叠层器件效率突破16%!(第4/5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改了改告诉学妹,让她在一个范围内自由挥。

    虽然最优条件他是已知的,但也不能直接给出来,这样就有些太假了。

    安顿好学妹,许秋返回办公室,内心感慨了一句:“难得的想自己做做实验,没想到还被学妹给抢了。”

    然后,许秋继续修改《科学》文章。

    之前,他只是把初稿给写了出来,得到的并不是最终的版本。

    在一些细节之处,还需要继续雕琢,尽量让别人看到这个工作,能够有更多的启。

    而不是说让别人看完以后,只觉得:“他们把效率做到了多少多少,哇,好nB!”然后就没其他收获了。

    因此,除了突出器件高效率外,文章中半经验分析的地方,同样也是一个较为重要的点。

    半经验分析这一部分,虽然是后来补上的故事,但对于材料这类应用科学,理论总是滞后于实践的。

    因此也不需要太过于纠结谁先谁后,只要好用就成。

    在这里,许秋展开讲了具体的材料选取规则,也即在排除器件加工工艺的因素下,怎么进行材料的选择和设计。

    另外一点,就是pcBm的问题,之前许秋一直只是把它当做是辅助调控光吸收的手段,现在可以把它可能对器件性能的影响添加进去。

    不过,受限于25oo字文章篇幅,许秋加了一些内容,就必须把一部分不那么重要的内容,转移到支持信息中。

    这个过程还是比较痛苦的,自己码出来的字,都像是自己的孩子,一个都不舍得丢。

    时间一晃而过,转眼就到了下午五点多。

    许秋改了一天的文章,有些腰酸背痛,不得不说,改文章这活儿比和学妹一起玩游戏都要累。

    实验室里,韩嘉莹刚刚完成了器件的蒸镀,正在进行关闭分子泵的操作。

    叠层器件的制备周期还是比较长的,要是普通的单结器件,如果从上午开始做器件,估计现在都已经蒸镀好、测试完毕了。

    看现在这个样子,肯定是无法在五点半之前完成这批叠层器件的测试工作了。

    于是,许秋和韩嘉莹商量了一番,决定先一起出去吃个晚饭,然后再回实验室进行器件测试。

    反正短时间把器件存放在真空氛围中,大概率不会变坏。

    说起来,明天周六,刚好是元旦,他们两人还买了凌晨零点的跨年电影票。

    刚好吃完饭,回来做一波实验,再一起看跨年电影,日子非常的充实。

    晚饭的地点,韩嘉莹挑选在了大学路上新开的一家名为“欢乐送”的川菜馆。

    之所以不去五角场商圈,是因为今天元旦前夕叠加周五,那边想必人会非常的多。

    结果,等许秋和韩嘉莹到了“欢乐送”,现这边的人也不少。

    不过,来都来了,两人就取了个号,现前面还有4o多桌要等位。

    接下来就是漫长的等待……

    一直等了近一个半小时,到晚上七点多,两人才在服务员的带领下进入餐厅内。

    这边的菜品味道还算不错,当然,可能也和本身是川菜是有关。

    因为有辣椒、花椒这种调味剂的存在,川菜要做的好吃,门槛比其他菜系要稍微低一些。

    反正无脑放辣椒就是了,辣到一定程度上,根本分辨不出来食材原本的味道。

    这或许也是川菜能够火遍全国各地,甚至传到国外去的原因,辣椒是个好东西啊。

    本来韩嘉莹之前都没有怎么接触过川菜的,现在被许秋带着,也投入了川菜的怀抱。

    大约晚上八点半,吃饱喝足的许秋和韩嘉莹返回材一。

    这个时间点的材一,除了门房里的大爷还在开着灯看电视外,其他房间基本上都黑着灯,216、218也不例外,看来大家都过节去了。

    许秋和韩嘉莹进入216,穿上实验服,开始干活。

    一般单独测试器件的J-V特性曲线,还是比较快的。

    因为不需要装样品托,直接在手套箱内接线就能测试,所以差不多三到五分钟就能测完一片,拿到十多个数据点。

    一批标准器件12片,也就是需要花费半小时到一个小时的时间。

    但如果器件性能较好,需要J-V曲线连同外量子效率eQe一起测的话,就比较麻烦了。

    因为测eQe曲线需要把器件装到样品托中,拿到手套箱的外面测试,拆装、传送、调试

-->>(第4/5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