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那么相信那个兴国公,包括刚才还跟他起哄的人,都明显安静了下来。由此可见,他想制造混乱的想法,就很可能实现不了了。
果然,就听到周文镇接着大声喊道:“我有几颗脑袋,敢诬陷兴国公?这些话,当着大家的面,当着官军兄弟们的面说的,如果是诬陷,我嫌活得不耐烦了么?”
听到这些话,绝大部分人便立刻相信了。
“那是没错了,谁敢污蔑兴国公!”
“就是,要不是兴国公,估计我们早就没了!”
“对,如果没有兴国公,我们不是饿死,那也是遭兵灾,家破人亡了!”
“兴国公说得,那肯定没错,我们听兴国公的!”
“……”
从他们的话中,无不可以听出来,兴国公在民间,在普通百姓中的威望有多高。
夏承德现了这个事实,不由得有点绝望了。
早知道这样的话,就不该过来了。
果然,周文镇见自己妥善解决了这个事情,心中也高兴,和那个军官低声说了几句之后,便对他们吩咐,让他们安心散去,做好身边的劝说,免得有误会之下会倒霉。
于是,龙王庙中的人,便纷纷和周文镇保证,一定会去做这个事情,然后排着队,在朝廷官军的注视下,开始走出去。
不过这时候,那军官却开始指人了。
“你,出来!”
“还有你,出来!”
“……”
他所指的这些人,都是刚才在人群中起哄最凶或者是最先起哄的几个人。
周文镇见了,只要是他认识的,便连忙介绍情况。由他担保,便得到允许,可以走了。
因为来这龙王庙的,大部分都是罗祖教的人。
只有少部分人,他是不认识的,可只要他教中的人认识并介绍之后,知道了情况,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的那种,便都会放走。
这么一来,夏承德就傻眼了。
因为他和夏三就是陌生人,别人压根就不认识他们。对他们的情况,最多说出他们的假名而已。
周文镇是混江湖的,可不是滥好人,不认识的人,他肯定不会担干系。
于是,一共包括夏承德在内的五个人,被留了下来。
已经出去了的那些人,知道这个情况之后,便都留在外面没有走。
有的可能是基于义气,毕竟是一起来龙王庙商量事情的。也有的是想看看,如果有问题的话,朝廷官军会怎么对待那几个人。
龙王庙中,军卒上前盘问,搜身。
面对包围龙王庙的朝廷官军,夏承德就算想反抗,那也不可能。
结果一搜之下,便现了他们怀里的黄金。
这个时候,黄金是非常敏感的东西。搜身的军卒便立刻检查脑袋,结果又现了两个光头。
于是,不用疑问,一个最大的可能便立刻浮现在朝廷官军的脑海中:建虏!
就算夏承德矢口否认也没用,逼问之下,破绽只会越来越多。
如此一来,不管是这队朝廷官军,还是周文镇,全都是喜出望外。
他们万万没想到,竟然在这次的事情中,意外地捞到一条大鱼。
这一下,立大功了!
至于这两个建虏到底是不是真的建虏,又是什么身份,他们就不用操心了。交给了锦衣卫,进了诏狱,便什么都能招供出来!
等在外面的那些苦力,戏剧性的听到,说他们之中竟然现了两个身带黄金的光头,不用说,这绝对是建虏细作的标配啊!
错失财的机会,顿时,一群人都是搓手顿足,恨死自己,怎么就瞎了眼呢!
如果被自己现的话,人生就一片辉煌,那还用做什么苦力啊!
错亿,错亿啊!
…………
离过年还有半个月的时候,各处抓捕的建虏细作情况便6续报到了锦衣卫衙门,汇总到了锦衣卫指挥使张明伟的案头。
一开始的通州事件,第一次查获了耿续茂一伙,生擒活捉。
第二次是现还有夏承德一伙,打死两个,活捉一个,最后在武清那抓到了夏承德等两人。
最有戏剧性的是,也是最大的一条鱼,是昌黎百姓抓到了尚可喜一伙人。
对此,张明伟很是喜闻乐见,便上奏崇祯皇帝,替立功的百姓和军卒请功,以鼓舞他们能继续。
对此,崇祯皇帝当然欣然准了。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