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穿越之掉崇祯面前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611 主子圣明(第2/3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去谈。比如税费方面,军队驻扎方面,明人去葡萄牙的地方贸易问题,葡萄牙人购买军火的价格问题等等。

      他们谈好之后,交崇祯皇帝御批,同意了便可以让他们回去禀告他们的国王。如果若昂四世同意的话,那这盟约便成了。任何一个环节不同意,那这盟约便不成。

      而张明伟自己,则是时间差不多了,要领兵出征辽东。没办法,这么大的战事,崇祯皇帝依旧不放心别人,还是得让张明伟亲自去才放心。

      这一日,在有意告知约翰逊和杜琛之后,两人也立刻赶到了京师城外去看热闹。

      城外的军队,是从西南回来的两万步军,一万骑军。在经过去年放假回乡过年之后,他们再回来之时,精神状态明显更足了。

      不管如何,去年的过年,也算是衣锦还乡了。带着荣耀,带着赏赐回去,受到亲朋好友和左右邻居的羡慕,这让他们更加珍惜自己的军人身份。

      如今又要去打仗,特别是在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兴国公麾下去打仗,在他们的眼里,那是去白捡军功的,士气当然就更是高昂了。

      誓师出征,大明将士们,雄赳赳气昂昂地或骑马上路,或者上了火车。一队队的将士,都是盔甲鲜明,军容齐整。

      约翰逊和杜琛两人,眼光还是有的,立刻看出了这大明军队的精锐。而且他们身为西方人,更为关注明军的武器。他们现,明军将士们过一半都配备了燧枪。不管从哪方面看,这支军队就算放到欧洲战场上,也绝对是一支举足轻重的力量。

      看着军队远去,他们对如今大明军力便有了更深的一份认识。无形中也加了他们和鸿胪寺的谈判。

      在张明伟领军出之后,他们也很快谈完了盟约内容,然后没有丝毫耽搁,一边在明国敞开的收购商品之外,也把盟约内容加急往濠镜澳,让那边派出快船,赶回本国去了。

      ………………

      辽东这边,从去年内迁沿海居民之后,基本上就没有大规模的战事,只有和明军夜不收的一些交手,这对建虏摄政王多尔衮来说,是值得庆幸的。

      因为从多尔衮的这个角度来说,辽东局势在他下了这个内迁决定之后,算是稳住了,再没有大的损失。

      而且为了应对明军在沿海的骚扰,他在这两年中已经把农业重心往辽东内6转移,甚至是之前几年才征服的索伦人地盘,也都开始开荒种田。

      当然,就目前来说,其实最成熟的粮田所在,还是辽河平原。但是有明军的威胁,这里有很多地方就不是一个稳定的粮食收获点,比如海州附近。

      但是,大清缺粮啊!

      为此,多尔衮在海州驻扎了重兵,不但是扼守大清的南大门,而且还能在海州周边的粮田,也是能种多少就种多少。

      这几年来,大清一直受限于粮草物资的紧缺,这个情况,必须要有所改善才可以。

      按照多尔衮的计划,他就是准备休养生息几年,积蓄起足够的粮草物资储备,等到那时候,就有底气继续和明国去过招了。

      这不,多尔衮甚至都亲自出了盛京,在范文程这个农事官的陪同下,去外面视察了庄稼情况。

      不得不说,汉人天生就有种田的天赋。特别是这个范文程,能文能武,上马能砍人,下马还能种田。以前有洪承畴在的时候,还看不出他的能耐,可如今,算是让多尔衮现了,觉得当初皇太极重视范文程果然是没错的。

     &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