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道佛两立,他不是人(万字大章求订阅!)(第5/8页)
,我们静斋是正道魁,为什么天机子不选择和我们合作呢?”
梵清惠听了,悄然说道:“或许就是因为我们静斋是正道魁的缘故吧。”
师妃暄闻言,大概明白了一点其中的关窍。
……
青华峰上。
天机阁外。
宁道奇坐在一块大石上,和另一边的叶千秋说道:“道兄的智慧,当真是让老夫佩服。”
“说实话,老夫已经有近五十年,没有像今日这般豁然开朗过了。”
“老夫活到九十多岁,这一生的体悟,几乎全部都在前四十岁之前就完成了。”
“结果到了如今,却是难以再有什么大的突破和造化。”
“不得不说,若非是碰到了道兄这般人物。”
“老夫还尚且处在迷局当中。”
叶千秋看着那远处终南各峰之间飘荡的云气,听着宁道奇口中之言,不禁对宁道奇这老小子的印象有所改观。
这老小子,倒也不是什么迂腐不堪之辈,就是脑子可能有点不太好使。
可能是和氏璧传的太过神乎其神,让他觉得他执掌和氏璧三年,可以从中悟得一些东西,让他能够再进一步。
宁道奇其实只是一个武功有点高的普通道人。
他被人推到了一个不属于他的高度。
宁道奇一生从未杀过生,你不能说他是一个坏人。
其实,单纯的从一个人的角度来看,宁道奇其实是个不错的人。
但宁道奇没有杀心,所以,被慈航静斋的女尼姑当成了猴耍。
又出力又出功,最后还没得什么好处。
当然,他最大的问题就是身为道门之人,却没有摆正自己的位置,不可避免的成为了慈航静斋的走狗。
好在叶千秋的出现,让宁道奇在思想上有了些许改变。
“你的问题,就在于你似乎对自己是谁了解的不太清楚。”
“宁道奇之所以是宁道奇,那是因为宁道奇是修道之人。”
“慈航静斋的女尼虽然也修天道,但是慈航静斋的道和我们修道之人所修的道,那是两码事。”
“道是道,佛是佛,道佛两立。”
“你连自己的身份位置都搞不清楚,谈何更进一步。”
叶千秋在指点宁道奇。
希望他能够认清楚自己的身份。
叶千秋的话,自然是有说服力的。
特别是对于宁道奇来说。
叶千秋的话,无异于给他指明了方向。
宁道奇被叶千秋一拳轰出了内伤。
没个把月还好不了。
于是,宁道奇便在青华峰住了下来。
叶千秋也没赶他走。
他本来就是个闲散的道人,没有势力,没有野心,要不然也不会想着去给慈航静斋跑腿。
如今,他在天机阁中养伤,还能顺便和李播研究天文历法,做个简简单单的道人。
叶千秋在青华峰呆了大概三个月左右的时间,便又下山了。
这一次,自然不是远行。
只是在长安城等待石青璇的到来。
所以,他带着李淳风下山了。
走在山路上,李淳风朝着叶千秋问。
“师父,你说世上的人为何要来回奔波去做一些看似有意义,其实根本没有什么意义的事情呢?”
叶千秋看了李淳风一眼,对他提出这个问题的动机不做深究,只是说道:“任何一件事,其过程往往比结果更动人。”
“这无疑便是修行的要义。”
“如果没有种种过程,那自然是无法得到一个令人满意的结果。”
“至于,有意义还是没有意义,那不是旁人能决定的。”
“如果做事的人觉得他做的事情是有意义的,那于他而言,自然就是可以去做的。”
李淳风听了,若有所思的点点头。
……
山河千里国,城阙九重门,不睹皇都壮,安知天子尊。
长安城是文物荟萃的千秋帝都。
长安城位于有“八百里秦川”之称的关中平原渭河南岸。
南边便是秦岭山脉中段的终南山。
叶千秋和李淳风从终南山青华峰上下来,一路看遍了重峦叠嶂,无视陡峭峻拔的山峰。
终南山是长安城南面的天然屏障,故而长安有“重峦俯渭水,碧
-->>(第5/8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