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诸天一道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3章 龙虎金丹,行走天下(万字求订阅!)(第3/9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而且,此刻的叶千秋披头散,胡子拉碴。

    虽然他自有气韵,但也挡不住凡人凡眼,不识真仙。

    叶千秋倒也知晓自己的这个卖相的确有些怪,他虽然身无分文,但也生财有道。

    拉了一个本地的货郎,向他问了问本地谁家最为富不仁,当官的有没有行欺压百姓之举。

    货郎起初被叶千秋拉住,还有些害怕,但见叶千秋并无伤人之意,而且还颇有气度。

    自然也就和叶千秋小声说道起来。

    货郎这一牢骚,就停不下来。

    只因,眼下这年景,着实不算好。

    蒙古人已经将黄河以北的地方全都给占了。

    南宋皇帝窝在临安城,大门不出二门不迈,醉生梦死,维持着那可怜的半壁江山。

    陕西本来就已经是被金国人占领了多年。

    蒙古灭了金国之后,陕西境内更是时不时有人起义造反。

    华阴县眼下倒还是汉人做官,当官的不是太好,也不是太坏。

    倒也没什么人怨恨,可能更怨恨的是蒙古人吧。

    货郎说着,蒙古人比金人更残暴,杀人不眨眼,说到最后,亦是忍不住眼圈泛红。

    叶千秋见状,只是微微一叹,没有多说什么。

    数日之后,长安城内的蒙古大官在睡梦之中,被人取了级。

    还有数个蒙古将官一齐被割了脑袋,挂在了长安城外。

    一时间,江湖震动。

    特别是北方武林,人人都在猜测这到底是哪路英雄干的侠义之事。

    而其后的一年当中,北方各地,几乎每个月都会有蒙古的高官被割下脑袋挂在城墙上。

    蒙古大汗派人严查此事,却是一点线索都查不到。

    反倒是连蒙古大汗派去的钦差也被杀了好几个。

    一时间,北方各地的蒙古高官人人自危,纷纷雇佣江湖好手保护,但依旧是无济于事。

    依旧是有蒙古高官被割下头颅,一时间北方到处流言飞起,说是蒙古人残暴,导致了神鬼出没,专取蒙古人狗命。

    以至于蒙古大汗都吓得魂不附体,生怕这来无影去无踪的神鬼半夜将其头颅割了去。

    ……

    嘉兴,醉仙楼。

    一个卓朗不凡,气质出众的青衫客拣了窗边一个座儿坐下,要了一斤酒,随意点了几个菜。

    坐在那窗边,欣赏起了那南湖美景。

    这醉仙楼正在南湖之旁,湖面轻烟薄雾,几艘小舟荡漾其间,半湖水面都浮着碧油油的菱叶,他放眼观赏,登觉心广神怡。

    这嘉兴是古越名城,所产李子甜香如美酒,因此春秋时这地方称为醉李。

    当年越王勾践曾在此处大破吴王阖闾,正是吴越之间交通的要道。

    当地南湖中又有一项名产,是绿色的没角菱,菱肉鲜甜嫩滑,清香爽脆,为天下之冠,是以湖中菱叶特多。其时正当春日,碧水翠叶,宛若一泓碧玻璃上铺满了一片片翡翠。

    这时,只听得那湖边小船上有人唱道。

    “越女采莲秋水畔,窄袖轻罗,暗露双金钏。照影摘花花似面,芳心只共丝争乱。”

    “鸡尺溪头风浪晚,雾重烟轻,不见来时伴。隐隐歌声归掉远,离愁引看江南岸。”

    一阵轻柔婉转的歌声,飘在烟水蒙蒙的湖面上。歌声自一艘小船之中,船里五个少女和歌嘻笑,荡舟采莲。

    她们唱的曲子是北宋大词人欧阳修所作的“蝶恋花”词,写的正是越女采莲的情景。

    虽只寥寥六十字,但季节、时辰、所在、景物以及越女的容貌、衣着、饰、心情,无一不描绘得历历如见,下半阕更是写景中有叙事,叙事中夹抒情,自近而远,余意不尽。

    欧阳修在江南为官日久,吴山越水,柔情蜜意,尽皆融入长短句中。

    宋人不论达官贵人,或是里巷小民,无不以唱词为乐,是以柳永新词一出,有井水处皆歌,而江南春岸折柳,秋湖采莲,随伴的往往便是欧词。

    眼下正是南宋理宗年间,节近中秋,荷叶渐残,莲肉饱实。

    这一阵歌声传入了坐在窗边的青衫客耳中。

    青衫客捏着酒杯,往嘴里倒去。

    独自饮了几杯酒。

    只听得歌声渐渐远去,唱的是欧阳修另一“蝶恋花”词,一阵风吹来,隐隐送未两句:“风月无情人暗换,旧游如梦空肠断……”

    歌声停歇

-->>(第3/9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