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福运娘子有点田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十八章 地痞流氓(第2/3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说着,顾知夏将钱袋子解下来,给杨张氏,“娘,这是我今日赚的钱,您先帮我收着吧。”

    杨张氏接过来掂量了一下,就知道起码有好几两银子呢。

    她也不是那贪图儿媳妇钱财的婆婆,便将钱袋子还给顾知夏,“你做点生意也不容易,这钱你自己收着吧。”

    顾知夏见状便从钱袋子里拿了几两银子出来,给杨张氏,笑道:“我做这麦芽糖的原料还是用家里的东西呢,娘既然不愿劳神帮我收着,便拿着自己买点东西吧。”

    这算是儿媳妇孝敬她的,杨张氏便高高兴兴地收了。

    不过,她看到顾知夏大包小包提回来的东西,还是顺嘴提了一句,“虽说赚了钱,但还是得节俭持家,上回才置办了东西,你怎么又买这么多回来。”

    顾知夏看了一眼自己拿进家门的东西,也没在意,顺嘴就说:“这些东西不是我买的,是人家送的。”

    “人家好好的为什么要送你东西?”杨张氏不信,生怕自家小儿媳妇被人骗了。

    顾知夏见状。便把今天在街上遇到的事说了。

    杨张氏听完,心里直犯嘀咕,这天底下竟然还有这样巧合的事?

    杨张氏瞧着眼前依然如同小姑娘一样天真的小儿媳妇,眼神都炙热了一些。

    这恐怕就是福星啊,杨张氏感叹着,心里又有了别的计较。

    然而,顾知夏却全然不知,这麦芽糖卖得好,她便彻底上心了,日日出摊去卖。

    杨张氏见这麦芽糖确实能赚钱,便在空闲时间也来帮忙。

    所幸,这麦芽糖制作起来并不难,杨张氏很快便学会了。

    有杨张氏帮忙,顾知夏也轻松不少,婆媳二人搭档,你制糖我出摊,忙得热火朝天。

    两个女人这般也影响了家里的男人,杨志安伤好得差不多了,有了张大夫的话,顾知夏和杨张氏也不拘着她看书了。

    他便每日捧着书,更加用功了,心想自己可不能输给了小媳妇。

    就连杨老头,这段时间出门遛弯的时间也少了,一有时间就顾着他那几亩地。

    毕竟,老婆子和儿媳妇制糖做生意原料可就指着地里的麦子呢。

    老杨家每个人的日子都过得十分充实,这时间便不知不觉地流逝了。

    很快,便到了杨志安要考试的时候了。

    顾知夏以前看了不少电视剧和小说,都说古代考试的环境差。

    所以,当知道杨志安要考试的时候就在思忖着要给他准备什么行李。

    杨志安已经过了县试和府试,这回便是去参加县试,一共要考三场。

    古代考试是十分严格的,中途不允许出来休息。

    顾知夏便想着要不然给杨志安做一件羽绒服,这样夜里温差大也不怕冷。

    想到便去做,顾知夏买了布料,试验了好几种东西也没找到一种能做出像现代羽绒服那样的原料。

    最后还是现这鸭子的羽毛相对来说既保暖又轻便。

    于是,顾知夏便开始向家里的鸭子下手了。

    每日瞧着顾知夏拿着剪刀给自家的鸭子剪毛,杨张氏就忍不住摇头。

    可是一想到顾知夏捣鼓出来的麦芽糖,杨张氏便也没说什么。

    这老三媳妇脑子活泛,说不定又想出了什么新鲜的点子呢。

    在现代的时候,大家都是直接到商店去买衣服,再不济也有缝纫机。

    顾知夏除了缝个扣子以外就没动过针线。

    这冷不丁地要她做衣服还真有些难度。

    顾知夏便拿上针线去请教杨张氏。

    杨张氏一听儿媳妇要给自家儿子做衣服自然乐意教。

    同时也在心里将顾知夏那继母骂了千百遍,瞧瞧这都是些什么人呢,一个姑娘家他们就当下人使了,连最基本的针线也不教。

    见杨张氏把自己不会针线的原因归结于顾家人,顾知夏也懒得解释,这样正好。

    在顾知夏挨了杨张氏差不多千百个白眼与数落之后终于在杨张氏抓狂之前学成出师了。

    然而,在看见顾知夏居然把鸭子的羽毛填充进衣服里的时候,杨张氏已经心累得不想再说什么了。

    不管咋的,这儿媳妇有福气,这衣服总不能让儿子身上不舒服,说不定还能带来福气,这才稍稍安慰了一下自己受到暴击的心灵。

    当自家小媳妇拿着新衣服给自己的时候,杨志安还稍稍惊讶了一下,“这么快就做好了?”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