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知夏只好又急急忙忙随着通政司派来的衙役又赶往州府。
    杨志安也是在顾知夏回来的时候才知道,原来自家娘子去州府是为了他的事情在奔波。
    这次说什么也不能让她一个人去,顾知夏拗不过他,只好带着他一起去。
    州府,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照上了府衙正堂的大殿屋顶时,急促的鼓声打破了清晨的宁静。
    昏昏欲睡的行人,顿时清醒了不少,纷纷跑去看这是谁击响了鸣冤鼓。
    这般早,想是应该有天大的冤情吧。
    “有大事,有大事!周子文在府衙门口敲鼓,他又要告状啦!”
    “他不怕被打死?前头已经告输了,再告要挨板子的!”
    “不知道啊,他在击鼓呢,击得可响了。”
    “难道这回告的跟先前不一样?”
    “可还是告的苗同知啊。”
    “走,赶紧瞧瞧去,看他能告出什么花来。”
    路人听了这话,立即成群结伴地到府衙里去看热闹?
    然而,此刻府衙的大堂里,上回没露面的州府大人坐在正中央的椅子上,安琥途和卓北平坐在他下。
    但更让顾知夏惊讶的是,王县令居然也在。
    虽然心中惊讶,但是顾知夏这会儿还是垂手立在内衙中央,神情泰然,一双圆圆的杏仁眼格外清亮,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微笑,迎上王县令的目光。
    杨志安就在自家娘子身边,自然看到了他们的互动,心头微醋,但是考虑到现在的场合,他只好压下心头醋意。
    州府大人并没有察觉到两人的目光,他此刻也很是惊讶。
    他万万没有想到,周子文之所以会再次将这件事闹出来,竟是因为这个年轻的小娘子。
    他也万万没有想到,这位小娘子竟然还请来了路言驿的大人。
    路言驿,这是一个荒弃到普通人根本已经不可能知晓的衙门,这位何姑娘竟然能去申诉。
    尤其还听说,这位姑娘不仅申诉,而且还能在两天之内,拿到了通政司的紧急状令。
    这说明,这女子上头有人啊!
    州府大人也是听了卓北平的解释,又将紧急状令认真看了两遍,才确定这是真的。
    所以,眼前这位是普通的村妇吗?显然不可能!
    清晨特有的宁静中,传来一阵急似一阵的击鼓声。
    州府师爷终于开口了:“属下叫人去升堂?”
    州府大人望向卓北平。
    虽然路言驿已经算不上是个重要部门,但卓北平毕竟带着通政司的状令,所以卓北平这会儿的身份便不同一般。
    卓北道:“先把原告接进县衙,带通政司差役一同去传被告。”
    州府大人点头,看向师爷,示意他按卓北平的意思去办。
    苗同知此人素来跋扈,府衙的衙差也惧他三分,只怕是控制不住。
    然而,省里来的差役却不认他这个账,必不会留情面。
    片刻,师爷安排妥当又进来了,他道:“周子文已在前衙安置,州府的衙役刚刚想去,属下没答应,眼下由通政司的大人在那边守着。”
    州府大人点点头,看了看卓北平,看来,苗同知这回是真的要糟,府衙里与他亲厚的人这下是全都帮不上忙了。
    卓北平请问:“州府大人是打算在前衙大堂审案,还是在内衙?”
    之所以这么问,是因为大荣朝不少知县,其实不在大堂审案。
    大堂审案往往有很多百姓围观,必须正襟危坐,相当一部分官员并不喜欢时时处于众目睽睽之下。
    所以他们会命衙差将双方带到内衙,进行不公开审理。
    尤其今日此案,涉及到本州府同知,审理必须慎之又慎。
    加上……
    卓北平不由望了望顾知夏。
    苗同知不是重点,这位小娘子才是啊。
    能这么快弄来紧急状令的人可不是一般人啊。
    显然州府大人也想到了这个。
    州府大人道:“苗同知横行霸道,本该公开堂审,方能以儆效尤,但这事与杨家娘子无关,这公堂一会儿会有百姓围观,为了杨娘子的名节着想,杨娘子可否回避?”
    顾知夏倒不怕什么名节不名节,左右杨志安也在,只要他不说什么,她就不用担心。
    顾知夏知道,她这回去路言驿,已经狐假虎威唬住了州府大人,这种时候她就更不可能走了。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