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我快亏成麻瓜了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017章 若能一世安稳(求月票)(第2/3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林总您的意思是?”韩妃子很认真的听课。

      “这些年,你有没有现一个问题?那就是春运的规模越来越庞大了。”林冬皱着眉头说道。

      “确实如此。”韩妃子也不是都本地人。

      她是在都上的大学。

      现在猫厂待遇好,出行要么有司机和专车,要么就是飞机头等舱。

      但她家是中部小城市,家境还算不错,却也没好到可以让她上学和刚开始工作的时候飞机随便坐的地步。

      每年春节回家,总是一番折腾。

      甚至还有抢不到票只能留在都过年的情况。

      “锅外有春运吗?”林冬问。

      “也是有的。”韩妃子回道。

      “……”林冬卡了一下,锅外也有春运?

      这个确实是有的。

      上世纪8o年代中期,“全民饭碗”还是许多城市老百姓的终极追求,农民们则把让儿孙辈“跃农门”、“农转非”当作穷极一生的愿望。

      这个时候,南方城市譬如广深,开始迅崛起,犹如一个大工地,只要愿意出力气,就能在这里找到立锥之地。

      于是,大批的寻梦者在不算达的交通网上流动起来。

      一年一度的回家过年,让每一个春节的交通线变得异常繁忙,春节的运输成了一个郭嘉的交通现象,按照汉语缩略简称的习惯,“春运”这个词诞生了。

      春运大军从当年的1亿人次增长到2o15年的37亿人次。

      迁徙人口数量相当于非洲,欧洲,美洲,大洋洲总人口搬家。

      但春运不止华夏有,其他很多的国家也有类似春运的行动。

      比如暹罗的泼水节,引渡的排灯节,欧洲的圣诞节等等,只是这些都比不上华夏的这么严重。

      “咳咳,老韩你觉得咱们这么严重的春运是什么造成的呢?”

      “传统观念,运力不足,然后就是区域经济展不均衡。”韩妃子稍加思索就给出了答案。

      “这三个理由,那个最主要?”林冬问。

      “区域经济展不平衡。”韩妃子没怎么犹豫的答道。

      “对,区域经济展不平衡,我前不久看过几句话,故乡容不下肉身,他乡容不下灵魂,若能一世安稳,谁愿颠沛流离!老韩你觉得呢?”林冬感慨说道。

      有太多太多的人,把乡愁和思念寄托在一张小小的车票上。

      越来越明白小时候余光中那《乡愁》里的那一句: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跋山涉水,千里迢迢,只为回到陌生而又熟悉的家乡。

      然而却现,故乡犹在,却是物是人非,当年的父母多了几缕白,孩子又长高了不少,小聚数日,一家人团团圆圆的,孩子在一旁嬉笑打闹,父母在身嘘寒问暖,这是在异乡所感受不到的满足感。

      融不进去的城市,回不去的故乡,有家的地方没有工作,有工作的地方不是家。

     &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