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我快亏成麻瓜了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112章 累死也花不完(第1/3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医疗事业部成立,任命新的负责人。

      这在其他公司可能属于需要召开记者招待会的大事情,而对于猫厂来说,则需要尽可能低调的进行。

      因为容易造成整个行业的恐慌。

      狼来了。

      这可不仅仅是吓唬人的。

      别看芯片联盟团结一致,对喵芯感恩戴德,那其实都只是一部分。

      有数据统计,喵芯崛起的这两年,华夏半导体企业倒闭的数量是之前十年的总和的二倍以上。

      一方面,是技术革新带来的冲击。

      另一方面是郭嘉扶持力度的偏向。

      以前靠做ppT还能混,而且还混得不错的企业,被先扯开了遮羞布。

      其中不乏上市公司。

      猫厂如果做医疗,如果有喵芯那样的冲击力,锅内的医疗企业必然有一个大洗牌的过程。

      就算没有那样的技术冲击,当猫厂一年拿出来百亿投入研的情况下,一天到晚靠混日子过活的企业也是末日降临。

      9月中旬,第二届华夏医药创新高峰论坛·暨医药企业研实力百强榜布,在山城亿达艾美酒店盛大开幕。

      会上公布了一些数据。

      2o17年百强企业在研方面的总投入突破3oo亿大关,达到了空前的316亿,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提升至4.2%,较上年提高了o.6个百分点。

      同时,百强企业中有9家企业的研投入占比大于1o%,较上年显著增多6家。

      但是这和全球领先的制药企业相比仍有一定差距,全球领先的药企在深厚底蕴的基础上,每年往往以过营收金额15%的比例用作研投入。

      并且盈利产品均以原研药为主。

      华夏排名第一的百济神州研投入18.3亿,排名第二的恒瑞医药是17.6亿,第三的华夏生物制药是15.9亿。

      总量三百亿,三甲都没突破二十亿。

      总体来说,华夏药企还是不舍得往研上投入。

      因为付出和回报不对等。

      营收排前三的那些药企,研投入连前十名都排不进去,人家知道怎么做最赚钱。

      研的比不上卖药的,这就是现状。

      研企业的药品出货,到了卖药的手里,加价何止数倍。

      医保之外的药品消费,那真的是能拖垮一个家庭。

      猫厂医疗事业部,被陈银辉命名为喵医生。

      对标的是喵鲜生。

      按照他的规划,喵医生下辖一个大研究所,至少四个分支研究所。

      大研究所会选址打造一个医疗产业研小镇。

      是精英人才汇聚的场所。

      而分支研究所,会和各地的医药大学合作,共同研,人才资源共享。

    &ems

-->>(第1/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