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内湖上泛舟,李世民的军队冲到面前,声称护驾。
老爹这才知道两个儿子已死。
为了避免与杨坚同一命运,他立即传位给李世民,自己退居为太上皇。
这是著名的“玄武门之变”李世民既杀兄弟,又逼父亲,俨然第二个杨广。
但杨广没有通过瓶颈,李世民却顺利通过,历史重演到这里为止,以后即向相反的方向发展。
李世民大帝是中国最杰出的英明君主之一,他用他高度的智慧,殷勤而小心地治理他的帝国,不久就为中国开创了一百三十年之久的第二个黄金时代。
黄金时代的来临,原因之一是人口大量减少,荒芜的肥沃田地,举目皆是,谋生比较容易。
原因之二是太久的战争使人厌恶战争,乐意于和平安定。
但仅此两个原因不能促成什么,将近三百年的大分裂大混战,人民也有这种客观环境和主观愿望。
所以,另一个原因是,李世民大帝和他的政府正确方向的领导。
再大的船舶,掌舵的只有一人,负责航行的只有少数人,这少数人即国家领导人,其重要性用不着解释。
李世民大帝和他的干部房玄龄、杜如晦、魏征随时随地都用杨广作为警惕对象,每一件措施都求其跟杨广不同,使他们成为一个战斗团队,互相勉励督责,兢兢业业从事国家建设。
在人民尊重和信任的支持下,推行廉洁政治,获得空前成功。
李世民大帝个人的优秀是最主要的因素,他严厉地控制自己不去触及无限权力的毒牙,并且鼓励和接受最难堪的逆耳之言。
他对官员们要求:“君主如果刚愎自用,自以为比别人聪明,他的部下一定谄媚他。
结果君主失去国家,部下也不能单独保全。
隋王朝宰相虞世基一味阿谀杨广,以保他的富贵,结果也难逃一死。
各位应以此为戒,对国家大事有意见,一定要报告给我。
”——我们绝不以言论判断人,而只以行为判断人,李世民大帝的言论有事实作为基础。
有一次,他下令男子年龄虽不满十八岁,但体格健壮,也应征集当兵。
魏征拒绝在诏书上副署(署敕)李世民告诉他:“这都是奸民逃避兵役,故意少报年龄。
”魏征说:“陛下常说:我以诚信待天下,要人民不可诈欺;可是你却先失去诚信。
”李世民愕然,魏征说:“陛下不以诚信待人,所以先疑心人民诈欺。
”李世民立即收回命令。
李世民又下令凡官员伪造资历,限期自首,否则处死。
限期过后,又有查获,李世民命即斩首。
最高法院副院长(大理少卿)戴胄忠却只判流刑,李世民大怒说:“你故意使我说话不算话!”戴胄忠说:“陛下命令,不过一时的喜怒。
法律却经过慎密研究,颁布天下,人民共守。
陛下应忍小忿而存大信。
”李世民大喜说:“你执法如此严正,我还有什么忧虑!”李世民又命宰相封德彝荐举人才,久久没有消息,一再催促他,封德彝说:“不是我不尽心,实在是今世没有人才!”李世民说:“这算什么话,帝王治理国家,都是取才当世,岂有到几百年之前去借人才的。
只可说自己不知道,怎么可诬蔑一代中国人。
”封德彝大为惭愧。
——这是李世民大帝的真知灼见,历史上有一种现象,越是政府人才缺乏之时,也越是民间人才辈出之时。
李世民原籍武川(内蒙武川)跟关中(陕西省中部)接近,谈话时常评论关中人如何,山东人(崤山以东,非山东省)如何,监察官(御史)张行成抗议说:“国家元首应该以四海为家,不应该在地域上划小圈圈。
”李世民立加赏赐。
李世民又大修洛阳宫殿,一位御前督导官(给事中)张玄素说:“陛下当初克复洛阳,把隋王朝宫殿全部烧掉,不到十年,却加倍经营。
为什么从前厌恶它,而今却效法它。
这种情形,比杨广更坏。
”李世民变色说:“你说我不如杨广,那么比子受辛如何。
”张玄素说:“如果不停工,就跟子受辛一样。
”李世民叹息说:“我考虑不周到,才有此错误。
”赏赐张玄素绸缎二百匹,立即停工。
李世民的儿子李恪亲王打猎
-->>(第3/4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