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都门,郡城城门。
另一首《望海潮》赞美杭州:东南形势,三吴都会。
钱塘自古繁荣。
烟柳画桥,风帘翠(巾莫),参差十万人家。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嶂清嘉。
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千骑拥高牙,乘醉听萧鼓,吟赏烟霞。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风池夸。
(三吴,指苏州(江苏苏州)、越州(浙江绍兴)、湖州(浙江湖州)即最富庶的太湖流域及钱塘江流域地区。
羌管,笛。
菱歌,江南妇女每逢采菱,在舟中边采边唱。
高牙,古时军营前大旗称牙旗。
在柳永的创作中,这并不是一首好词。
可是百年之后,到了下世纪(十二)六十年代,金帝国皇帝完颜亮读它,读到“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对南中国的富丽,怦然心动,引起他大举南征的杀机。
辛弃疾,下世纪(十二)宋政府南迁后的伟大词人,他原籍历城(山东济南)生下来时,山东已沦陷给金帝国。
在女真民族统治之下,他和一批爱国青年,起兵反抗,推举耿京为主。
耿京派他到来政府当时首都临安(浙江杭州)联络,可是等他从临安回来,叛徒张安国已把耿京杀掉降敌。
辛弃疾和他的同志向戒备森严的金军大营突击,把张安国擒出砍头,然后率众南下。
从这一段英雄行径,可了解他的英雄性格。
但他强烈的爱国心,却限于客观的苟且偷安的环境,眼看一半国土永远丧失,而无可奈何。
于是他的词像钱塘江的大潮,气吞山岳,但带着呜咽苍凉。
我们举他《永遇乐》一词,这首词写他在京口(江苏镇江)北固亭怀古的心情。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孙仲谋,孙权的别号,三世纪东吴帝国开国皇帝。
寄奴,刘裕的乳名,五世纪南宋帝国开国皇帝。
元嘉,南宋帝国第三任皇帝刘义隆的年号(四二四一四五三)狼居胥,即肯特山,纪元前二世纪,西汉王朝大将霍去病追击匈奴,到狼居胥山,不见敌踪。
封,堆土祭神。
仓皇北顾,刘义隆未作准备即行北伐,凡三次均大败,刘义隆隔着长江,北望北魏军营,面无人色。
四十三年,辛弃疾作此词时,距南下投奔祖国已四十三年。
佛狸,北魏帝国第三任皇帝拓拔焘的乳名,刘义隆北伐的对手。
廉颇,纪元前三世纪赵王国名将。
——辛弃疾作词,最喜欢使用典故,被人认为“掉书袋”但典故在手中并不阻碍感情奔放。
辛弃疾的词不仅豪放,而且悲壮沉郁。
苏轼的词如日出时万马奔腾,长啸道游。
辛弃疾的词则如日落时两军生死鏖战,纵是不悦耳的嘶喊,也出自肺腑。
史达祖,身跨十二、十三两个世纪的伟大词人。
宋词经过二百年的发展,到他而作出总结。
十三世纪初,宰相韩侘胄北伐时,史达祖是幕僚之一。
韩侘胄开罪了儒家学派的主流道学家,等到韩侘胄失败,道学人士用毒恶的手段,大肆报复,史达祖被处黥刑——在脸上刺字后,贬窜,死在蛮荒。
他虽然是政治斗争中的牺牲者,但他并没有政治欲望。
黥刑和道学对他的伤害,只更增高他的声誉。
他描写春天燕子的《双双燕》过春社了,度审幕中闲,去年尘冷。
差池欲住,试入旧巢相并。
还相雕梁藻井,又软语商量不定。
翩然快拂花梢,翠见分开红影。
芳径。
-->>(第2/4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