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明嫡长子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8节(第2/3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没想到成了殿下处处反问他。

    他要是说重了,出了东宫,同僚也会说他心胸狭窄,不能容人。

    “殿下息怒,臣知罪!”

    朱厚照不禁翻了个白眼,一个庸人而已,跟我玩心眼,玩不过就知道磕头称告罪。跟皇上那边估计也就两句话:万岁万岁万万岁、陛下息怒臣知罪。

    我解决不了你提出的问题,但我可以解决你。

    “哼。这样的事,闹到我的跟前,你们两个脸上有光吗?”

    杨廷和一口气闷在胸口:殿下,我闹什么了?

    “李旻。”

    “臣在。”此时他的心里对今天事情的发展方向已经没底了。

    “你是杨廷和的上司,也是我的老师,我还是个七岁的孩子,朝廷法度哪里知晓?究竟怎么处置,你若不肯愿意教我,那我可真要治你的罪了。”

    李旻心中苦,没想到太子不愿意放过他。

    心中想了又想,今日演化成这样,追根究底还是太子不愿意处罚杨廷和。

    因为如果想,那就不会有这一切。

    “臣岂敢。臣斗胆认为,罚……俸一月。”

    朱厚照转向另一边,“杨廷和,你服不服?”

    老杨给折腾的心气儿都没了,“臣,心服口服。”

    “那就这样。你们都下去吧。”

    两人整理了一下衣服,一点点退了出去。

    刚到宫外,杨廷和像小乖猫一样低头跟在李旻身边,本来想说几句好话,结果就看到人瞪了他一眼,还怒甩衣袖,“哼!”

    杨廷和:( t﹏t )

    第九章 戏文(一)

    没过几日,宫里传出一道旨意:令侍读学士王鏊进詹事府少詹事。

    王鏊此人年少聪颖,八岁能读经史,十二岁能作诗。成化十一年中殿试一甲第三名,人品贵重,极富才名,是弘治年间有名的正直清廉之臣。

    虽然和张天瑞一样四十七八岁。但王鏊的仕途显然耀眼的多。

    没办法,和王鏊放在一起讨论的是谢迁这样的人。

    因为成化十一年这一科的状元正是现如今的阁老重臣——谢迁。

    且当年谁是状元、谁是探花这事还有得论呢。所谓‘文让王鏊,貌让谢迁’,说的正是此事。

    王鏊八股文制义的辞令之妙冠绝一时,当时连中解元、会元,名气大得很,仿佛状元也是十拿九稳了。后来唐伯虎都称赞他:海内文章第一,山中宰相无双。

    只不过到殿试的时候,状元却是谢迁。

    本来也没啥,但事儿就出在这谢迁太帅了。

    谢阁老年轻的时候仪表堂堂,长相俊伟,哪怕现在岁数大了也是老帅哥一枚。

    这就不免让人说三道四。于是人们说:文让王鏊,貌让谢迁。

    除了文章一绝之外,

    王鏊在品德方面的评价也很高,用现在的眼光去看,甚至到了有点沽名钓誉的地步。

    比如,他和朱厚照的外祖父,皇后的父亲张栾有些姻亲关系,这是在张栾显贵之前就有的。

    等到张栾封了寿宁侯,王鏊就不与他来往了。

    意思就是:我王鏊不是攀附显贵的人。

    这就是个把儒家的道德观念贯彻到底的人,一个老头儿,一个硬得像石头一样的老学究。

    “于乔(谢迁字)的意思,殿下背后有高人?”

    太子出阁读书一事终于有了解,这两个老头也偷得半日空闲,寻了一处亭子,煮酒品茗,做点风雅的事。

    当然,朝廷里的事还是要拿出来论一论的。

    谢阁老仪态端正,有古君子之风,偏生一张会侃大山的嘴。

    “此事其中曲折,济之(王鏊字)刚刚也听了,难道济之相信这是一个七岁孩童的智慧?若不是对陛下与臣子之间的关系拿捏的巧,这事儿如何能成?”

    王鏊是个直人,但不代表他不懂政治,不然也当不了大官。

    然而,他们两个自己心里又很清楚,东宫那边,说到底就那些人,

    太子殿下又刚七岁,哪里有什么神秘人物在背后。

    因为难解,所以想解。

    而一旦真有这样的人物,凭借对朝局这样的掌控能力,真不知之后会发生些什么。

    亭外一袭秋风吹来,吹起官袍的衣角。王鏊伸出胳膊挡了挡风。

    到此时他才明白,谢阁老哪里是和他来谈笑风生,大概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