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决心。他攥着朱厚照的手,眼睛看向这儿也不是那也不是。
    “父皇,儿臣以为,要么就不占卜,现在占了卜又不听,这实在不是什么幸事。”
    谢迁一听这话,不禁暗暗佩服李东阳!
    李阁老谋得这一手真是漂亮,太子殿下果然在关键的时候助推一手!
    刘健、李东阳等臣子也一样心潮澎湃,连日来人人都知道太子殿下是有大德的!
    如今,大事摆在眼前,关键的时候看关键的表态,太子这一句话,足以让朝中诸公安心、归心!
    诛杀李广,太子也有一份大功劳!
    唯一傻眼的人只有李广,
    他是真的傻眼,不是说完全没想到这种可能性,可那个时候他没有路了,只能自己不断心理暗示自己相信太子,但现在太子说出这种话,是真的击破了他的防线。
    李广完全的慌乱了,因为他知道如果皇太子这样说,那他是一点生机都没有,“殿下!殿下你不能这样啊!奴婢已经献了那些银子给您,您亲口答应奴婢,不叫文臣杀我的啊殿下!殿下你怎么能……”
    按理说,李广这是当着众人揭了他的短,也是拖了他下水。
    但朱厚照在场,竟没有一丝慌乱,反而是笑意盈盈得看向李广。
    而聪明的李东阳心中有如厚钟轰然鸣响:李广危矣,大事可成!
    “陛下!李广胆大包天,口出狂言!竟敢当众污蔑太子!”
    第四十六章 难得糊涂
    文臣争到这个程度,皇帝仍然在犹豫杀不杀李广,哪怕占卜的结果都有了。
    说明,弘治其实不单单是信任李广,而是想着李广掌握的所谓的‘奇方秘术’。
    所以李广其实很难死。
    只是人不是上帝视角,他看不到这一点。
    但他现在已难逃一死,而这理由,竟是他自己说出来的。
    说实在话,朱厚照大约也猜得到,长庆有可能是知道李广的所有事的。
    但他有活着的机会。
    因为哪怕他到处去说,整天在紫禁城广播:太子言而无信,敲了李广的银子,原来答应了救人,现在又不救了。
    即使这样,这事儿也不会有人相信的。
    太子缺银子吗?
    即便缺,当皇上皇后不存在嘛?
    我大明朝堂堂储君,问你一个太监要银子?
    脑子坏了吧!
    这是一。
    二,他不能这样说。
    说了就会死。
    就像李广现在这样。
    当着弘治皇帝的面,在朝中重臣都在的时候,往太子脸上泼脏水?这和往皇帝的脸上泼脏水有什么不一样?!
    古人是特别讲究上位者的‘德行’的。
    所谓德不配位,必有灾殃。
    如果你说的是真的,那太子就是德行就问题,太子地位的正统性就有问题。
    譬如造反、废后、废太子,怎么样诏书上都会挂上一个罪名:无德。
    所以讲这样的话你想干什么?弘治皇帝会怎么想?
    不要说弘治,就是康熙那种一窝儿子的,那也要杀你。
    如果你说的是假的,那就是你有问题,你该死!
    所以皇帝听了李广那句话,听到一半脸色就开始陡然大变,他‘啪’的一下狠狠拍了桌子,怒不可遏的破口大骂:“李广!你大胆!!朕看你是给下了降头!一个狗奴才也敢攀咬朕的太子!真当朕斩不了你吗?!”
    其实李广不是下降头,
    他是生死时刻慌张了,就是老实的把实话说了出来,不说太子不救他,他觉得自己也是死。主要是给人耍了,他接受不了!
    直至回神的那一刻,他的心像是跳空了一拍!
    太子问他要钱?这么离谱的事情,在没有丝毫证据的时候说了出来,那不就是自寻死路?!
    朱厚照则垂着眼眉也不说话,心里在想,人做事果然还是最怕亏心:当初,就是你这老家伙一直说钱给的要隐秘,给了之后要有理由。
    这事做得神不知鬼不觉,还是你自己的功劳。
    不过,
    其实他有证据也是死,死得更惨、更快。
    因为皇上是要护着太子的。
    譬如……如果长庆时候去向皇帝告密,皇帝会去追究太子?不,皇帝会杀人,帮助太子掩盖。
    这里是紫禁城,
    这里有令人上瘾的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