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明嫡长子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73节(第2/3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这奏疏父皇看了没有?”

    “回殿下。”刘健执礼,“陛下已然看过了。”

    “可有旨意?”

    “未有。”

    朱厚照一副思考犹豫之状,等了一会儿后说:“那,本宫去一趟乾清宫。”

    “臣等代奏乞土地上之百姓谢殿下宽厚之德,怜苍生之念!”

    不过他们这边还没商量完,

    外面就有小宦官快步冲进来跪下,

    “殿下,阁老。皇爷有口谕!”

    朱厚照装作不知道的样子,起身和众人一起领旨。

    “圣上说:朕读程敏政之为民请田疏,其中一句讲,皇帝不独为一家之父,乃为天下百姓之君父。此言,深得朕心。故而准从内阁所请,驳回岐、雍二王所奏乞之田亩。另有山东按察使齐宽,侵夺民田,丧尽天良,令尔内阁会三法司立即审查此案,不得半点包庇!”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弘治皇帝是脾气还不错的皇帝,

    现在他的亲弟弟要田拿不到。

    却出个山东按察使抢田之事,

    那皇上能忍?

    不过这旨意来得突然,叫众人都有一阵恍惚,

    先前一直叫内阁重拟,没有人会预料到皇帝竟会就这样同意。

    但圣旨当前,

    就算有疑虑也先放在心中再说。

    “臣等接旨!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朱厚照站起来的第一句话就说:“父皇既有如此旨意,那么齐宽之案,阁老们也不必请示我了。从严从重办理即可。”

    忽然间一切明朗了起来。

    接下来要说什么,是不是得各自打道回府了?

    但是……总觉得有些不对劲,

    原先皇帝可是和内阁较着劲呢,怎么现在东宫接连陛下全都认了他们的谏言?

    这样的话,心里头总是打鼓的。

    但是也不好反问,圣旨都有了,你还反问,这是大不敬。

    “各位先生还有什么事吗?”朱厚照发出了逐客令。

    额……

    三位阁老和程、吴两位大人想了又想,也没什么好说的,请了礼便离开。

    到了宫外,

    吴宽才和程敏政说出心中的疑问:“杨廷和是东宫的人,这个时候上此疏应不会没有东宫的授意才对。”

    “应是有的,但刘阁老那边,无论如何都要达成今日这般目的,杨廷和是奏疏是故意的又如何?结果上还不是齐宽和二王的事一起办了?”

    所以说吴宽才忧心,这样吃牢刘健的阳谋才更像他啊……

    第八十八章 儿臣便是父皇的懿文太子

    另一边的三位阁老则不像他们二人这么悠闲,

    圣旨既出,那么作为阁臣自然就要照旨办理。

    刘健才不管那么多,他就是要阻止土地被权贵夺取、也要惩罚那些恶官、贪官。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是和朱厚照一样的目标。

    但他刘健不想,李东阳却会想、谢迁更是会说。

    “现在看来,太子殿下和我等的态度应是一致。陛下那边……东宫应是使了力的,否则如此短的时间里谁又能让陛下回心转意?可既然相同,说明殿下也应担心皇上准了二王所请才对,为何却从不与我等相商?”

    李东阳一边写字,一边思索,“太子之智,智如妖也。”

    其实从更高角度一揽事情全貌,则会看得更清楚些。李东阳大致摸准了,摸准了之后已是赞叹不已。

    首先太子保住了杨廷和,查办了齐宽。而且现在是名正言顺的从严从重。皇帝的话明显是有些气话的,齐宽这人现在是谁也救不了了。

    其次,太子依然显现了自己重民亲民。虽然没用上他,但是人家表了态了,若不是圣旨来得及时,那就要去乾清宫了!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整件事没有他的身影,但却都是他的影响,这反而更厉害些。

    再者,

    程敏政……

    这下天下藩王都该恨上他了。虽然明朝的藩王也没什么用就是了,恨就恨了,别说程敏政了,就是一般的文臣都懒得去理那些藩王。

    但对弘治来说则不一样,至少这样一来就恨不到皇帝头上了,皇帝可是让内阁两次重新票拟,明显是不同意。

    也恨不到太子头上,太子是被他们这些人架在这个位置下不来!

    这是帝王心术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