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明嫡长子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570节(第3/3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求见。”

    皇帝本来盘腿坐在类似炕的上面,就着搬到床上的矮桌看些奏疏,听到尤址进来禀告,于是躬身要穿好鞋子。

    尤址眼疾手快,跑过来伺候上,“陛下,还是让奴婢来。”

    “没事,你让他们进来吧。”

    这两位是重臣,朱厚照脱鞋不太合礼仪,显得不尊重人,不仅如此,他也不会随意翘二郎腿,是正正经经的坐好。

    这些事在儒生看来很重要,对于朱厚照来说又很简单,所以他通常都会注意。

    没多久,两人联袂而来,“臣杨一清(王鏊)恭请圣安。”

    “朕安。”

    皇帝一伸手,边上太监就已经把两个凳子搬来了。

    “谢皇上。”

    “朕在看顺天巡抚王璟的奏疏,”朱厚照从矮桌上拿过来,“正德二年北直隶经分田一事以后,老百姓总算有个安生日子过。记得分田以前,每年税粮只有十多万石,但自正德四年开始,已经翻了两倍还多。但他说日子好了以后,反而于推广红薯不利,这真是……到头来怪我们君臣理政太过勤奋了是不是?”

    皇帝语气里含着笑意,显然是在调笑。

    杨一清和王鏊也都还算轻松。

    王鏊接话说:“穷则变,不穷则不变。王廷采之言,倒也不无道理,不过这不能算陛下之过,而应是陛下之功。至于红薯,它产量高又耐旱,许多老百姓尚不知其特性,等到两三年后完全知晓了,那便不会有难度的。”

    “顺天府今年要种十万亩红薯。”杨一清拱起手,“陛下放心,老臣会时时盯住他。”

    “嗯,那么他奏疏种说的请求呢?以免除部分税赋为饵,鼓励百姓更多种植。”

    王鏊说:“臣倒以为可以一试。军屯清理以后,大明岁入会大幅增长,本身也有财力支撑。这样的奖励既可以藏富于民,还能推动红薯更快普及,一举两得。”

    朱厚照本来也觉得不错,不过他想到山东刘健正在做的事。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