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明嫡长子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625节(第2/4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

    朱厚照拍着自己的胸脯,“朕想过!朕想以西安、甘州为起点,重建陆上的商业走廊,使得大明的商人可以到西域,西域的商人也可以入大明,这样增加人员流动、带动商业发展,让西安再现当年古都长安之辉煌!

    在宁波,一个小小的知府跟朕大谈商贸与市场,他和朕说做棉纺业是如何的合适,如何可以让更多人有个营生,这还仅仅是个知府,就知道战争的目的不在于战争本身,而在于开拓市场。这一点,你们作为朕的股肱之臣为何就不能明白?!”

    除了毛纪和王华,其他也都自觉地跪了下来。

    顾人仪最先说了,“臣等愚钝,不理解陛下苦心,今日听陛下所言,方才醒悟!”

    朱厚照年轻的嫩脸一阵红一阵白,“宣战书,谁来拟?”

    这种事大学士都可以。

    不过答应了拟这个宣战书,实际上就是默认支持了皇帝。

    有些人知道自己没资格,另外一些也有疑虑的……

    “老臣愿拟。”

    朱厚照视线偏过去,他本来以为那边有动静会是王鏊,没想到竟然是杨一清。所以他神色稍缓,内阁首揆愿意的话,算是给他不少台阶。

    “好,此事交予杨阁老。”

    “陛下,老臣有个不情之请。”

    “说。”

    “老臣想请陛下为臣等解惑‘产业’二字,或许百官们听了以后,也能理解不少。”

    朱厚照道:“若是平常多些思考,不至于一丁点儿也谈不出。内阁先召集人员议一议再说,朕有时候讲了,反而会令你们先入为主。但产业二字的确极为重要。”

    产业?

    好多人脑门上开始冒问号。

    可惜皇帝不愿意多说,不仅不说还准备离开了。

    反正日本的事已定,朱厚照也懒得再和他们废话,说那么多干什么,听话,做就行了。

    杨一清倒是没有预料到这一点,

    但他的确对此事有些兴趣。

    奉天门前的听政结束以后,他没有让这些人走,想了想他说:“既然陛下下了旨,那么便都到内阁去吧。此事也是与东征日本有关的。”

    ……

    ……

    “这件事只能麻烦礼卿了,你与皇上论及此事最为频繁,还请与我们众人讲讲。”

    “是。”顾佐冲着杨一清行礼,随后站起身。

    他的两边坐着两排当朝大臣,正位则是杨一清和王鏊一左一右。

    “诸位有所不知,此次陛下在宁波召见的叫邢观的那人,我早前便已认识,他的确是有个有才学之人。其实他所说的有关产业之事,早先也与我们几个好友一同论过,当时只是作为一种新事物觉得有趣,没有想过会令他以此简在帝心。”

    “礼卿不要卖关子,还是快些讲吧。”

    ……

    ……

    朱厚照不是不愿意自己教,他说的那个理由是真的,最好还是让这个时代的人自己先做些思考才好。

    尤址回来向他禀报,内阁确实在谈议此事。

    这让他原本发堵的心稍稍得到些宽慰,“能让他们都坐下来谈这件事,朕也算功劳不小了。”

    第六百九十七章 起点

    大明是小农经济,最初的发展总是要依靠外部的,这和朱厚照所在的后世差不多。

    但这个时代的主题并不是和平与发展,这就倒逼大明先要自己动手挣来和平。所以并不能说浪费了前十年,相反,前十年的国力培育绝对不可或缺。

    而西北战事的终点,确实就是按照朱厚照所说的那样设计的。

    所以在这个阶段,推动内阁和朝廷的一众大员开始讨论产业二字,确实恰如其分。

    其实如果没有邢观,朱厚照本来也准备这么做。

    区别在于,他不是生意人,并没有很强的商业概念,所以只是想着创造好一个环境,然后利用民间的活力,任其自由生长。

    但邢观通过自己的研究与思索,与他分析了棉纺织业的优劣。

    在此之前,他甚至没有仔细去在意过麻布和棉布的区别,因为朱厚照本身的生活条件优渥,当了皇帝更加接触不到穿麻布的人,既是真的碰到,又有谁会坐下来莫名其妙的和他这个皇帝说这种材质的衣服穿着如何如何的不舒服?

    因而也才拖到现在。

    而有邢观的话作为引子,朱厚照又能很快理解,因为只有他知道英国人当

-->>(第2/4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